美文网首页
如何完善人格,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完善人格,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 一路花开潍坊 | 来源:发表于2022-01-31 08:44 被阅读0次

    普通读者如何了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英国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维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为我们一一揭秘。

    01谁是咨询的主人

    当蛤蟆经历了精神和肉体的重大变化后,他开始抑郁了。在朋友(獾、河鼠、鼹鼠)的建议下救助心理医生——苍鹭。

    蛤蟆进入苍鹭的咨询室,首先想到的是开启一场冗杂的训诫,然后按照苍鹭的要求的去做。

    然而,咨询师却认为蛤蟆不需要帮助。

    咨询师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里吗?”

    受访者的理由是,我的朋友们认为我需要咨询,是他们让我来的。

    咨询师居然说:你不是受访者。

    因为心理咨询师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咨询师和受访者才是真正的合作。也就是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人。

    当人们认为身边某个人有问题,需要变好。当事人也愿意听从朋友的建议。这时候,咨询师不应该接受。

    当蛤蟆明白苍鹭的意思后,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蛤蟆终于开口了:“刚才我的表现就像个混蛋一样,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不过,我开始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愿意跟你合作。我们的咨询能重新开始吗?”

    在这样情况下,苍鹭答应为蛤蟆咨询,开始了真正的合作咨询。

    02需要为自己负责的人是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提到了三种自我状态。

    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的所有情感和随后演变的行为模式。

    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基于事实来行事。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三种自我状态,没有高下之分,但处在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时下,人会条件反射性的做出行为和情绪反应,此过程高度概括,所以无法思考,因此也无法促进人成长。

    只有在自我状态中,人才能思考当下,评估自己的行为,倾听别人而不是马上反驳。

    蛤蟆的咨询过程就是通过减少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逐渐找回自己的成人自我状态的过程。

    03爱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 主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结尾:蛤蟆与朋友河鼠、鼹鼠还有老獾欢快地重逢,每个人身上都出现了变化。他们都为自己的目标制定了规划,朝着理想的人生迈进。与此同时,他们仍旧保留各自鲜明的性格特质,各有各的神采。

    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并不代表彻底抛弃过去的自己,去遵循某个模板。相反,人格的完善,会让你更灵动,更好地成为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完善人格,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zc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