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翻开倪萍的《姥姥语录》,细细品读,边读着那些朴实又有哲理的话,边还还原着书中的场景,而主人公却替换成了我和奶奶。被老人陪伴过的小朋友,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一字一句中的温馨与暖意。
我的奶奶,也是一位聪慧的小脚老人。在记忆中,她就是一位老人,自己缝制专属的小鞋,黑色的灯芯绒鞋面,上边缘是黑色的镶边,下面是白色的边儿,再配上用麻线一针一线自己纳出的鞋底,再用钩针把鞋底和鞋面使劲儿地缝合在一起,一双新鞋就亮相了。一年四季,不分季节,都是相似的鞋子,每逢过年,也会穿新鞋子。一双双黑色的小鞋子,印刻在了脑海中。也经常听她讲,5岁开始缠脚,开始有多么痛;成年后,也是赶着干活,担水挑柴,一点儿都不会落后于小伙子们。我也常常会想想奶奶年轻的时候,身强力壮却有一双小脚,在着急的时候,是怎么跑步的,会不会摔倒?反正,在记忆中,她是很少有快速的步伐的。有时候,遇到急事时,她就会向前摆手,让我们先走,她后面赶来。
在人际关系方面,奶奶是细致周到。六个子女,每家又是人口大户,孙子辈有20+个。逢年过节,凑在一起,人多,连吃饭的地儿都没有,碗筷都不足。尤其记得,大人们围成一圈有说有笑地愉快吃饭,小孩子都是一人端着一个盘子,用高粱杆来夹着吃,端到院子里吃。每一家,分东西,都力争平均,不让哪家不舒服。街坊邻居,说话聊天,她都是尽捡着好话说,从不会在人面前说不好的话。记得一个夏日的午后,墙角阴凉的一处角落,一堆人歇着聊天,我在不远处蹲着玩石子,听到了他们对奶奶的讨论“那个老人可是个精明人。”这句话,过去了30十来年,但是,当时说话人的语气、神态、音量我都记得十分清楚,因为这句话让我很自豪。去小朋友家玩,聊到奶奶的话题,总是被别人妈妈投来羡慕的眼神,感叹道“人家那个奶奶,一般人可比不上。”
奶奶,一生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一大家子人操劳着,也用自己的智慧影响着我们。直到现在,兄弟姐妹们聊天的话题,常常都是从奶奶开始的,奶奶说过的话,依然影响着我们。堂姐妹们都一致坚持,一直认为奶奶比自己的妈妈亲。奶奶用自己无条件地勤劳付出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影响了两代人,给予了深远的教育。
和倪萍的姥姥一样,奶奶不识字,但是很崇拜读书人,经常听我读书。当时,我兴奋地读给奶奶听,她盘腿坐着,手托着下巴,眼睛向前,出神地听着,就感觉和我一样,能感受到书中的喜怒哀乐。如今,才回想,也许,她都没听懂,也许,她也没有感受到书中的情节与情绪,只是因为她很享受我读书给听的感觉,也不忍心令我失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