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优势的重要模型——TEA模型。这是基于优势来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少见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赋能他人的工具。

T:目标(Target)
多问自己,你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你的反应是被模式驱动?还是真的被目标驱动?
《能力陷阱》一书中提到的关于杰夫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转变模式驱动的例子:
杰夫性格外向、善于人际交往,是从一名非常优秀的销售,一路被提拔为销售经理、地区主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两年后,杰夫想担任更高的职务——分公司总经理时,老板却不再给他分派新的任务了。
到底是为什么呢?尽管和之前想比,杰夫并没有什么失误。
对于总经理这个位置,老板更希望看到他有更强的领导能力。然而杰夫却常常陷于解决别人的问题当中不能自拔,却处理不好团队领导问题。当维护大客户、账单等出现问题时,他都会赶去处理。“我没法坐视不管”是他的心声。以至于下属和他开玩笑:根据马斯洛需求的金字塔模型,在“杰夫的需求”金字塔中,最底层(生理需求)下面,多加了一层名为“解决问题”。我猜测这个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其前五才干里一定有“排难”。
究其未晋升的原因,是由于杰夫一直被自己的“排难”才干模式驱动,过于忙于解决细节问题,而没有被清晰的绩效目标驱动,落实清晰的操作指导来管理他的团队。
所幸的是,在一次与上级的谈话中,杰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产生了改变的紧迫感,转为目标驱动,并最终成为某饮料厂商分公司总经理。
E:经验(Experience)
在什么情境下,你可以做得很好?想想自己是如何做到的?而哪些才干可能会有帮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高效做事的方式、影响他人的方式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方式。而基于不同的模式和优势才干,会生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优势经验。
当面对目标或被困住时,要去思考,你以前做成过什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当时的你是怎么做的?用到了哪些已有资源和才干?对于当下的目标和困境,有哪些资源可以借鉴?
比如,同样是做销售,外向的小A可能通过强推动力和影响力让客户信服,最终买单;而较内向的小B可能是通过自己缜密的思维逻辑全面为客户着想,并建立深入的客户关系来成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被激活的方式。所以,向内看,找到属于你的赋能方式和经验。
A:行动(Act)
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通过哪些行动能做到这点?你能得到哪些支持?
比如,对于有着“专注”才干的人而言,清晰的目标恰恰是“专注”才干所需要的,所以达成目标本身就是“专注”才干需求被满足的过程。所以只要目标够清晰、明确即可。

而对于“追求”才干靠前的人,往往希望自己不同凡响,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在达成目标的路上,自己的“追求”的需求没被满足,也可以寻求来自安全圈里好友的支持和鼓励,或者甚至可以通过写信给自己、买礼物庆祝等方式,自己鼓励自己。知道自己被爱、被在乎着,对于追求才干的人很重要。但同时也要清楚,不可能所有人都在乎你,所以也不要奢求得到每个人的支持。
只有当这个TEA模型真的循环跑起来,才是一个正向、可持续的闭环。而用不擅长的方式去做事,终究是无法长久的,因为长期来看是耗能的,你的能量在一点点消耗殆尽。我们陷入困境,通常也是因为想用不擅长的方式达成目标。
所以,看到、承认自己的边界,包括优势和劣势。然后记住这个模型,在生活中常常问自己以上的关键问题,持续践行,相信优势会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