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韩回忆录】泥底

【老韩回忆录】泥底

作者: 快乐精灵_hy | 来源:发表于2020-11-12 21:54 被阅读0次

          泥底在现代年轻人心里,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是在年龄较大的人心里,如果你是提说,这个老词早以在人心中抹掉了。

          泥底,要说大概和日本人的木屐差不多,是用硬杂木做的,根据各人脚的大小,分为大中小,在与脚底大小的木板上装上前后两个小档板,大约有两三寸高的样子,像个小板凳,如果遇到下雨路泥,就用绳子前后捆绑在穿鞋的双脚上,为什么要有泥底?什么时候发明的已无考证,反正是古人传下来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很盛行。

          男人们处出,如遇下雨路滑,都穿这种东西。当然,这就看各家的经济状况了,经济状况差的,天阴下雨也只能光脚了。家境较好的,也只有一两付,谁出门谁穿。那时候,家家户户的鞋都是自家做的,哪有什么新布,都是用旧布片先做成被子,被子是用牛皮纸铺平,刷了浆子,把破布一片片的贴上,然后晾干,根据个人脚的大小,剪出鞋底,一般刷4层,然后再包上布面,合在一起,用拧好的麻绳,一针一针的缝上,这叫纳鞋底,纳鞋底的麻绳,还有一道工序,做麻绳的工具叫拨件,这个拨件是用个约半尺长、胳膊粗的硬杂木做的,中间钻眼上面打洞,插上一个带勾的粗铁根绝,拧绳时将散麻挂上,然后在空中转动拨件,使它开始拧绳,最后将单绳合起来便成了纳鞋的麻绳。过去中国机械落后,根本没有机制鞋,妇女们最根本的一项活计,就是纳鞋底。

          农闲时,如果你串门走户,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妇女们在家纳鞋底,鞋梆子,就是鞋面,是用较好的布块剪成,单鞋是纯布片,棉鞋要夹了棉花,按脚大小贴上边。第三道工序叫尚鞋,待鞋底帮做好后,把两者尚起来,鞋邦的沿朝里窝叫暗上,朝外窝叫明上。做鞋是个技术活,会做的人心灵手巧,有的还给小孩子和妇女的鞋上绣上花,做出各种动物图案,好看极了。手工差的做鞋就难看了,这些手工鞋,在当时太差的泥泞道路上,是不经穿的,遇上雨季和地里劳动,就特别费鞋,特别是拉架子车,这些鞋子很快就穿烂了。

          我在刚上学时,先是光脚的,到了大一点,家里的泥底才能轮到我穿,这样的泥底,在我少年时期,持续了八九个春秋。


         看到泥底这两个字,以为是个类似于雨鞋类的东西,下雨天穿的,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泥底,就是手工鞋。虽没亲眼见过,但在电视剧里,倒是看到过那个年代的人纳鞋底的样子。那是的妇女真的是特辛苦,白天劳动挣工分,晚上还要做这些手工活。这样的鞋我记不清自已穿过没有,但冬天里的棉袄棉裤,小时候应该是穿过老妈亲手缝制的。

         想起《平凡的世界》里所描述的那个年代里贫穷的农村,看来,那时的人,的确过着出门才有破衣服能穿的日子。

         对比一下,觉得自已现在太幸福,太知足了。

         输入完又看了一遍,突然疑惑泥底和手工鞋是不是一回事,算了,不去考证了,照录便是,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日子,全在老爸的记忆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韩回忆录】泥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hm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