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饭团和寿司有什么区别呢?寿司难道不是包了紫菜的饭团吗?
并不是。
据我认识的一位京都大学专门研究京都文化的博士小李说,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米饭中是否加醋。
饭团不加醋,寿司要加醋。
虽然我们对于日本料理的第一印象都是寿司,但是饭团比寿司的历史更悠久。
在横滨的古代遗址考古中发现了1400多年前的饭团。
饭团通常是用手将刚出锅的米饭捏成团状,形状有三角形、圆形或椭圆形。手上沾盐,迅速把饭捏成型,加入馅料,如梅干、鳕鱼子等,最后用一片紫菜裹住,露出一点白米饭,像给胖娃娃穿了一件衣服。
传统的饭团像抽盲盒,吃之前并不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
我去过的一家饭团店,讲究把馅料从顶上露出来,让顾客一目了然,大约也更能勾起食欲,尤其有一个规定动作,完成时必须要让几颗鱼子从顶上滑下,有种馋涎欲滴的提示。
饭团制作颇有技巧,不可太松,也不可太紧。太松的饭团,还没到嘴里就散了,太紧了则不好吃。
日语里把饭团称为“御握”或“御结”,一个“御”字显示它最早发源于宫廷女官圈子,后来才普及到民间。
“御握”是主妇做给家人吃的,“御结”则是做来赈济灾民的。
饭团是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作为便当的一部分,带去上班上学或在户外吃。
寿司则主要出现在餐馆中,是一种高档料理。
说来寿司的历史也有上千年,最初对应的汉字是“鮨”,汉语中读作yì,许多日本料理店的招牌上会出现这个字,专指寿司店。
古代日本人将鱼肉用盐和米饭腌渍发酵,作为长久保存鱼料的手段,寿司的雏形由此而来。
直到19世纪,江户人(江户时代的东京人)才将寿司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用手将生鱼片和寿司饭团握在一起的寿司,叫做“握寿司”(又称江户前寿司)。
表示寿司数量的量词是“贯”,一合米(相当于150克米饭)能做出10贯寿司。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为了要捏好一贯寿司醋饭,经过多年练习,才让醋饭得以外形坚固,内部却松软。有客人问他,一贯寿司醋饭有多少粒米,他毫不迟疑地回答:三百三十二粒左右,误差不会超过四粒。
寿司的种类很多,除了最常见的江户前握寿司,还有军舰卷、加州卷和箱寿司。
握寿司是东京的款式,军舰卷和箱寿司都是关西的款式,军舰卷与打仗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形状像军舰而得名。军舰卷的食材比较松散,用海苔卷起来包住,通常在寿司套餐的最后一两贯中出现。
加州卷完全是为照顾西方人的胃口而发明的改良品种,因在美国加州普及而得名,内含黄瓜、牛油果、蛋黄酱等西式食材。
我在这里吃的饭团,是他家排名第六的炭烤饭团,因为没有穿紫菜外衣而显得特别朴实,米饭加上大酱,再稍稍烤一下,味道也很家常。
之所以选择这一款,是因为与我人生第一次吃到的“饭团”长得有点像。那是我外婆用当天的剩饭,加一点盐,在炒菜锅里铲过,再用手捏成鸭蛋形。热乎的,松紧适度,味道惊艳,一直让我记到今天。
我们民间也有很多饭团的吃法,比如贵阳人用来做早餐的糯米饭,就是在糯米饭里加入辣椒油、花生米、折耳根、酸萝卜、葱花等配料,再加一匙白糖,吃的时候捧在手里直接啃。
大约是中国食材特别丰富、烹饪手法又极其繁多,因此饭团这种方便食品,也就是当成一个厨房余兴,没有去专门发展吧。
本文参考资料:
《日本料理完全图鉴》,王奕龙,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7月
《再见,平成时代》,【日】新井一二三,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5月
周之江,安神晚课:捏成一坨的中古风“糯米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