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8月15日,是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日。而它的前一天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妇”纪念日,有一部纪录片电影《二十二》也悄然全国公映了,关于“慰安妇”、关于那段可能将要消失的人和历史。
昨天进入电影院去观看,作为一名95后,老实说,对于那段历史了解的实在很少,虽然从小到大也看过不少抗日剧,但关于“慰安妇”可以说没有概念,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
想去了解她们,想去了解那段历史,抱着这样的想法就进了影院。
影片一开始就是在记录一个葬礼,慰安妇老人离开的葬礼,我想郭柯导演也是因此事有所触动才决定拍摄《二十二》的吧。从之前纪录片《三十二》到这部影片2014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下22位“慰安妇”幸存者,到影片公映前两天,幸存者缩减到了9位,她们正在一个一个的离开我们。
所以及时的记录就显得尤为可贵了!
影片感受:
1、客观
看这部影片之前我可以说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觉得可能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会哭的稀里哗啦。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影片感觉就是平静、平实、平缓的记录她们现在的生活现状。没有过度煽情,没有充满戏剧性,它就是客观的呈现给你。真人真事远比戏剧性更重要,纪录片更重要的是真人的事情。它带来的意义和启示永远比剧情片来的更真实一些。
2、当下
《二十二》这部影片虽然讲的是关于“慰安妇”,但更多的是拍摄记录她们当下的生活状态,并没有用相关的历史画面或刻意的剧情化,而是用了长镜头、特写等,来听老人们讲述,也被媒体称为“深情凝视”。这也是我觉得很好的地方,因为当老人们想起那段往事时,大多情绪波动比较大,“忘记了,别说了,说了不舒服”,好在导演也没有一直盘问,让老人们揭开血淋淋的伤疤,我想其实不必千言万语,她们存在本身,她们的说话、她们的眼神,就已经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事情,这是超越影像本身的。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导演对她们的尊重,对她们的珍惜,她们也传达出了最真性情的部分,自由的表达,是一种尊敬的凝视。
3、善良
《 二十二》里,韦绍兰老人的一句话打动了很多人:“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另一位老人王玉开,当别人给她看日本军人老了的照片。本来以为老人会咒骂,结果王玉开只是笑着说:“没想到日本人老了,连胡子也没了。”
还有影片的结尾:



从2012年全国公开身份的慰安妇幸存者人数是 《三十二》,到2014年开拍的《二十二》,再到现在影片公映时只剩下《九》,也许最终会变成《零》。
好在我们看到这部影片时是《二十二》,不是《零》。
也许有些人希望她们被遗忘,等待着她们死去,
所幸的是,赶在所有的名字消失之前我们看见了她们~
所以,赶在所有名字消失之前,你看见了吗?
记住历史,就是为了让历史不再重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