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中医药大学
宫氏脑针治疗疑难病理论基础

宫氏脑针治疗疑难病理论基础

作者: 医者仁心者 | 来源:发表于2017-12-06 16:38 被阅读189次

    督脉与无痛针疗法:无痛针疗法的主点位及常用点位,主要分布于督脉,从经络系统中看督脉的重要性外,再从以下两个方面看督脉上选点位的特殊性。

    督、任、冲三脉相通,以督为纲

    督、任、冲三脉有“一源三歧”之称,同出于会阴部。三脉从循行过程中可以看出,任脉除与督脉相通外,并与胞宫、阴器、咽喉、目等相联系;督脉与任脉相通,还与肾、心、脑、鼻及足太阳经等相联系;冲脉不但与任、督二脉同起一源,还与胃经、脾经、肾经相联系,并通过督脉与诸阳经相联系。督、任二脉除在龈交和承浆相连接外,还由督脉之络脉长强,别走任脉。督脉第二分支从少腹贯脐,与任、冲二脉相合上行,任脉以此与心相通,使冲、任、督三脉合而为一。

    足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可分可合是三脉循行的突出特点。此正如明代医家张介宾的《类经》所载:“三脉本同一体,督即任冲之纲领,任冲即督之别名耳”。故三脉相合.分而不离阴阳,合而互相贯通,但三者以督为纲为其根本特点。并具有联系全身经络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等作用。以此为无痛针刀选取督脉点位可治疗全身性疾病为指导特点。

    医海拾金  开阔思路

    正常的神经和肌肉,依赖完整无损的神经分布进行调节和提供营养效应。以前认为神经支配完全被除去,即会导致“神经支配去除的极度过敏”。最近观察所得,凡有阻碍运动脉冲流的疾病,和在一段时间中神经效应器的刺激性输入,都可以使这个效应器以及与其有联系的脊髓反应“超过敏”。“超过敏的神经”和使受神经支配的结构,对平常的刺激会产生不正常的反应。根据坎农与罗森布吕思定律所说:在一连串输出神经元内,当其中一个神经元被损伤,在孤立的结构或一些结构中会出现对化学试剂的超敏反应,而这种过敏又以直接失去神经支配的部位为最大。换句话说,当一条神经的功能受损(神经疾病),他会变得过敏,并有反常行为。这条定律是基本的和普遍的。

    坎农与罗森布吕思确认过四类过敏:

    1反应程度不变,但时间拖长了(反应过长);

    2刺激作用力比正常时候降低了(敏感过度);

    3减少刺激亦可以产生正常程度的反应(+)(过敏增加);

    4组织的反应能力增大(反应过度)。

    他们还表示,超过敏可以在身体多种不同的结构内发生,包括骨骼肌、平滑肌、脊髓神经元、交感神经节、肾上腺、甚至脑细胞。此外,他们表示神经支配失调的结构,对很多化学性和物理性刺激(包括伸张和压迫),会作出过度的反应。

    肌肉缩短的症状:在产生过敏的所有结构中,最重要的和普遍的是横纹肌。除了肌肉有疼痛和容易受触痛外(可能由于过敏的感受器受压),神经疾病增加肌肉的紧张使肌肉缩短,缩短了的肌肉,又会毫不留情地牵拉不同的结构,会引起多种疼痛症状。肌肉缩短是神经疾病原因引起肌筋膜痛的关键。换言之,没有神经疾病的因素就没有肌肉缩短,就不会有肌筋膜疼痛。所以,我们称肌筋膜疼痛为“肌肉缩短的症状”。

    肌肉缩短,“痉挛”和挛缩:肌肉缩短是肌肉和骨骼疼痛症状的基本特征。“痉挛”常常用于形容肌筋膜疼痛症状中的肌肉缩短,但是肌肉缩短的原因通常是典型的挛缩。“痉挛”增加肌肉紧张(可以出现或者不出现肌肉缩短),它来自非自主神经活动,可以从肌电仪记录中看到,是连续的运动单元活动。“痉挛”不能通过自主的松弛来停止。但当我们用肌电仪去检验一条缩短了的肌肉时,很少看见运动单元的活动。另一方面,典型的挛缩是在没有动作电位下,引起肌肉纤维的缩短,在神经失调的过敏骨骼和肌肉纤维中,乙酰胆碱慢慢去掉肌膜的极化,从而引起在没有动作电位的情况下缓慢发展的紧张状态与肌电的耦合。由于肌电仪测不到动作电位,所以肌肉缩短很可能是由挛缩引起的。

    所以,当我们描述肌肉缩短时,最好不要用“痉挛”这个词。(最近有人提出,在肌棱层纤维内存在直接的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刺激能引起类似动物受箭毒处理而出现的肌肉拉紧的现象,而这种肌肉拉紧必须经肾上腺受体的抗体阻碍)。

    缩短了的肌肉,用手触摸起来,像是肌肉中有绳带,这种带条不只在少数几条的肌肉上发现,按神经根病模式亦会在很多同一神经节的肌肉上出现。在神经根病患者身上,这种带条在脊椎旁的肌肉中亦有发现。

    肌肉缩短引起的附带的疼痛:肌肉和骨骼疼痛。此类症状中疼痛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神经疾病增加肌筋膜的紧张,引起肌肉缩短,使附着肌肉的其他结构受到机械性的张力,引起诸如“双头肌腱炎”或者“外上髁炎”等症状。肌肉缩短可影响相关的关节增加关节压力,损坏肌肉排列,引起关节疼痛,这就是关节痛症。脊椎关节部位压力增加,可以导致“椎骨关节骨性关节炎”。肌肉缩短最终会造成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

    脊椎旁肌肉的缩短,压迫椎间盘,使神经根病成为顽症:脊椎旁肌肉的缩短,可以引起椎间孔变窄,间接地刺激神经根也就是通过突出椎间盘的压力,或者对露出来的神经根直接施加压力。这时会出现神经根受压引起神经根病,神经根病导致靶肌肉(包括椎旁肌肉)的疼痛和缩短;椎旁肌肉的缩短使神经根所受的压力增加(这种自我持续循环有别于恶性疼痛循环,血管受压引起的局部缺血和疼痛加剧)。

    肌肉内的疼痛:通常肌肉带不会感到痛楚,但可能因压迫肌肉内受损的敏感部位或者微神经瘤就会感到疼痛。疼痛和容易被触痛的焦点部位通常称为“触痛点”。当疼痛主要在肌肉,同时影响到很多灵敏的触发点,这种疾病就被称为“肌筋膜疼痛症”。当肌肉带的纤维组织产生疼痛时,此症状有时叫做“纤维组织炎”、“纤维肌肉疼痛”、“纤维肌肉炎”。此症状的病因不太清楚,但它有神经根病的许多临床症状特征:长时间的疼痛和僵硬(多于三个月),可因肉体和精神压力而加剧(焦虑和感情受压可以引起肌肉痉挛和疼痛,这是众所周知的);有多个敏感点;神经受压和椎间盘退变;软组织肿胀;关节疼痛和神经病变。

    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失衡)理论

    宫氏脑针疗法的特色:

    1、突出新技术!宫氏理论颠覆了现有的神经卡压、软组织粘连、无菌性炎症、经络不通、气血瘀阻等学说,而是由“神经失衡”所造成的一系列症状,并由此而发明对整个疼痛医疗界产生革命性影响和颠覆性疗效的“宫氏脑针疗法”!非手术,无痛苦,无风险,见效快。定位治疗不找压痛,不摸结节,不看动作,不依影像学检查结果定病因,更不在病灶区局部治疗,淘汰教科书上的各种查体试验方法,依托独特的“宫氏神经调衡理念”,针对病因(神经失衡)治疗,有效的解除了疼痛、麻木、酸困、寒、凉、胀等不适症状。

    2、病情越复杂,病程越长久,病情越痛苦,疗效越明显!宫氏理论从疼痛出发展开演绎,以神经功能调衡为核心,理论博大精深。

    局部初始的疼痛引起肌束收缩肿胀。譬如,传导脉冲(应为递质)2单位,经过肌束传出可能为8单位或更高,肿胀的肌肉使筋膜膨涨,造成无菌性筋膜炎。剌激(化学性,物理性)持续存在,将产生效应扩大化,神经失调、神经敏化,导致下游出现神经炎性症状,红肿热痛加重,局部渗水增加(胸、腹水、局部高度水肿)。理解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阻滞4个传导部位中任何一环节,均可缓解病情或治愈。也就可理解各种学派的出现,能在不同阶段、环节、程度获得疗效的原理。

    筋膜在人体包裹肌肉(横纹肌)无处不在,似乎像一件筋膜衣信息相连。治疗就像一气球泡被松解剌破放气,即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

    神经失衡调理,就是掌控四个传导部位高端,产生百病同源慨念,使复杂的疾病简单治。尤如将总开关调整好,下面电流即可畅通无阻。

    疼痛发生机制的传导链:受损部位感受器→脊髓后丘脑束→丘脑→大脑皮层(四个传导部位)。

    丘脑掌管所有感觉(除嗅觉)。胶质细胞现证实亦参与并有效应扩大和持续性。反复剌激(化学或物理性),当一种神经功能受损,会使神经敏化或超敏化并产生反常行为,使大脑产生稳定记忆。如部分病人顽固性胃胀,截肢的腿痛,自认躯体某部丧失……均为幻觉、幻痛。

    疼痛与生俱来,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中,对其认识、治疗和机制在不断深入发展,慢性疼痛机理各种学派,众说纷纭。譬如:外伤、炎症、劳损、精神压力、筋膜、神经疾病、脊椎相关学说等都有相当道理。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阶段的临床症状,现有的治疗方法均可获得程度不同的疗效。

    3.理论机理暂可分四类:

    A.肌肉张力(缩短)理论

    以振动频率特性来表述,单位Hz,是指肌肉在松弛状态下的机械紧张度。它描述了肌肉在收缩和舒张之间的恢复状况。比正常情况较高的张力会扰乱肌肉中的血流供给状况,这是由于较高的张力会导致血管的直径变小,因而到达肌肉组织中的血流就会减少。张力升高会引起疼痛,运动机能下降,过载和其它现象。而张力较低则表示肌肉较弱,其运动机能也较低。

    躯体肌肉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下(包括化学性或物理性),应激的肌蛋白反射性收缩(挛缩),致使正常生理环境改变,组织产生炎症介质释放,局部进一步红肿热痛,特别夜间,肢体血管收缩血流减慢,疼痛阈值降低,代谢产物累积,症状加重,此现象可解释痛风肌痛夜间加重现象。

    临床上可发现人体在脊椎两侧高低不对称病变部位,紧张度增强,致使脊柱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弯曲。收缩的肌群压迫内在走向神经,出现各种神經放射性疼痛。如颈、肩、臂、手,胸、腰、会阴、下肢麻木酸痛。随着时间推移,局部产生神经炎症,传出神经比传入神经冲动(介质)效应扩大化,常可瀑布式放大数倍或十倍以上,使疼痛症状恶化。此时小针刀(类似疗法),常可使症状缓解。

    B.筋膜理论

    筋膜具有网状性、流动性、连续性、整体性包裹。它就像一件弹力紧身衣包裹在肌肉内、中、外层,呈连贯一整体,信息相通,它的起止部紧附在骨骼突出隆起部(肌肉起止点)。肌肉挛缩是神经疾病引起筋膜炎的关键。换句话讲,没有肌肉缩短就不会有筋膜炎症。了解筋膜拉力线一肌筋膜链,可指导我们分析病情和治疗思路。肌筋膜链紊乱常掩盖原始病灶症状,使之无从下手。有些女性主诉背部或全身游走性反复酸痛,即属此类型,与古代医学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谋而合。

    筋膜炎(又称纤维组织炎)它与肌肉炎症叠加,可使临床症状加重。筋膜炎症时,肌张力增加,肿大就像膨胀的气球,剌破放气即可减张减压、消除症状。

    C.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理论

    植物神经、内分泌、免疫三者息息相关,之间为边缘科学。

    植物神经紊乱是一种内脏功能失调综合征,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性功能等。其中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一旦失衡将导致心、胃肠、生殖、头痛、多汗、皮肤疾病……。交感神经传入脊神经后,异常传导会出现该节段支配的皮肤病,提供治疗牛皮癣、白癜风、湿疹、神经性皮炎理论依据。植物神經中枢在垂体、垂体下柄与丘脑相连,丘脑明显影响植物神经调节,是一种整合功能;

    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调整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物质来实现对机体的控制与调节,下丘脑中部即为内分泌组织。下丘脑旧称丘脑下部,重量仅4克,占全脑的0.3%左右,它是植物神经的皮质下高级中枢,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的重要联系,垂体内分泌系统的激发处。它具有多种功能(除嗅觉),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控制着机体诸多重要机能活动。了解下丘脑和四个阶段,特别对第四阶段,对神经失调理解有深刻认识,才能明了宫氏百病同源、异病同治的理念。

    下丘脑神经元不多,但联系复杂而广泛,除一般神经元外,调节腺垂体功能,还具有调控内分泌、体温、脂肪、生长、生殖(性腺)、情绪(促肾上腺)等功能。

    垂体与下丘脑紧密相连,与内分泌功能紧密一致,组成下丘脑一垂体功能单位。可理解为是全身信息处理中心在下丘脑,只要调控下丘脑,则百病皆可治!

    现有報道,糖尿病在国外常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国内常与植物神经紊乱和丘脑功能有关。故静心修养,常可调整血糖异常趋于正常。

    免疫系统,体内存在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学说。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双向传递机制。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影响中枢神经,中枢神经系统也能产生细胞因子,并存在其受体,对其发生反应及应答。神经纤维可通过突触或非典型突触的方式,对免疫组织和器官产生直接影响,也可通过神经递质、神经肽的方式间接影响,对抗体生成和免疫应答起一定调节作用。

    综上所述,以上理论可解释针刀能治疗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炎、干燥综合征等疑难疾病。

    D.神经失调(失衡)理论

    此为重点,是调节前3个理论之首,亦称掌握此理论,其它迎刃而解!

    疼痛发生机制:受损部位感受器→脊髓后丘脑束→丘脑→大脑皮层。

    丘脑掌管所有感觉(除嗅觉)。胶质细胞现证实亦参与并有效应扩大和持续性,反复剌激(化学或物理性)会扩大效应,当一种神经功能受损,会使神经敏化或超敏化并产生反常行为,使大脑产生疼痛和不愉快感觉的稳定记忆。

    如部分病人顽固性胃胀,截肢的腿痛,自认躯体某部丧失……均为幻觉、幻痛的表现。

    产生敏化四类:①反应过长;②敏感过度;③过敏增加;④反应过敏。

    4.局部阻滞神经传导

    A、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局部麻醉药及神经破坏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流动,甚至引起细胞膜变性、细胞坏死阻断了神经纤维内神经冲动的传导。由于传导痛觉的C类神经纤维的髓鞘比较薄,局麻药可迅速阻断痛觉的传导,从而实现镇痛作用。

    B、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临床上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注射常用的局麻药后,产生的镇痛是明显超过药物本身的作用时间,说明用局麻药物治疗疼痛,阻断局部神经传导通路并不是唯一的作用机制。

    C、改善血液循环交感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改善因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疼痛。

    D、抗炎症作用神经阻滞疗法,特别是交感神经阻滞,有抗炎症作用,并由此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

    E、在外界(物理性或化学性)刺激下,细胞的通透性,膜两侧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直流电,给轴突的某一点以足够的刺激(超过疼痛启动阀值),即可产生动作电位。在受到剌激产生兴奋的轴突与周围静息膜之间可产生局部电流,向两个方向传导。在反射弧完整性体内只能单向传导。直流电传导,神经传导速度100米/秒。当某部位反复剌激,该部位处于绝对不应期,再大的刺激,均不再引起反应。临床上老烂腿,腐烂入骨病人所以才无任何疼痛。

    F、既往过度反复剌激,在中枢丘脑、大脑皮层产生固定超敏化,可持续放电向下传导。这样,理论上可解释临床上截肢后,依旧剧烈的疼痛一称幻痛。疼痛的阈值,一但剌激启动,引起电流强度水平同等,称为:全或无。受损的肌肉松驰可使神经传导阻滞,这样可解释为什么针、刀或麻醉可治疗疼痛的原理。见理论苐一节。

    神经传导具有4个特点。1)双向性,2)完整性,3)绝缘性,4)相对不疲劳性。

    一切皮肤病表现在表面,实际却与免疫缺陷息息相关。人类七大皮肤顽症:银屑病(牛皮癣)、慢性皮炎、慢性湿疹、荨麻疹、鱼鳞病、顽周性皮肤搔痒、体癣。西医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是症状治疗,治标不治本。免疫缺陷表现1)皮肤转化素低于17%;自愈功能障碍;2)免疫活性物质低;3)免疫细胞存活低,为正常1/20;4)致炎因子含量高,皮肤转化素是皮肤中十分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银屑病临床三大特征: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血露现象(点状出血)。诱发因素:感染、外伤、情感、习惯、行为:A型性格的人可能是主要罹患者。调节免疫功能在丘脑,怎么治?为什么能治,可能大家一目了然。脑针治疗,见效后,可隔天巩固,或一周2次。时间3个月,长期巩固需半年。生活上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辛辣食物。

    在传导链中,只要阻断一个部位,症状即可缓解。肌肉缩短→筋膜炎→丘脑→皮层。若丘脑镇痛吗咖肽释放增加,调节神经失调,下游链的炎症反应即消退,神经支配的肌肉松弛,筋膜炎症即消失,一切症状随之解除,连难以治疗的椎管狭窄也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治疗中枢是关键!丘脑虽不能直接治疗,但他的解剖邻近部位,即枕后粗隆处,可直接施术治疗,此部位强刺激是其它部位260倍(上海医科大学试验结果),是关键之部位,治疗的核心。宫长祥先生长期探索中提出“神经失调治疗学说”。讲了以上四点理论,特别是第四点,您就会觉得百病同源、百病同治奥妙所在!见解非凡。

    复杂的病简单治,多元理论一元化。操作简单,不痛苦、不出血、无风险、见效快、刀出症消,也不算夸张。特别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可免去繁琐解剖知识和深奥理论及复杂操作。

    5.对疼痛类疾病的重新认识

    疼痛症状常伴有运动障碍、营养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相关症状。常见损伤因素引起的机体疼痛,一般都是一过性的,很少引起持续的慢性疼痛。损伤后发生持久的疼痛,是因为原已经存在有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损伤只是引起疼痛症状的诱发原因。临床上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类疾病,大多诊断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病,这些以影像检查结果命名的疾病都不是病因诊断。这些病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为本身早已存在有神经糸统的功能障碍,且表现周围、中枢和自主神经糸统失衡的症状。因此,不调整神经失衡实质,临床症状难以消失。

    宫氏脑针第28期在浙江扬州开课,报名热线:15824920427崔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宫氏脑针治疗疑难病理论基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ll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