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和爸爸妈妈解释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件比满足甲方要求更难的事情。
讲的多了怕他们接受不了,讲的少又怕说不明白,讲的太过于实质,他们又会用他的理解观念去想你。
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有五险一金吗?
能做到多少岁?
公务员不好吗?
每一个问题都横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些话说不出口,有些话解释不清。
而有这样一档节目,将父母和孩子拉到面对面的座位上,要求孩子专门做一份PPT,给父母做一份述职报告。
------《不好说特想听》
在节目开始录制前的花絮里,四个在自己的行业领域里都游刃有余的年轻人不约而同的犯了难。
“不知道怎么写。”
“说不明白。”
“没想好怎么介绍。”
“太难了。”
当问起孩子有没有聊过自己的职业的时候,爸妈的回答是:很少聊这个,不想去聊这个话题,聊不了两句他就烦了......
那你怎么去挣钱呢?你这些想法为什么不正常一点?我感觉你是在玩,太过于理想。你做这个容易吗?快乐吗?累吗?可靠吗?能干一辈子吗?有前途吗?你后悔吗?北京你会待一辈子吗?
面对孩子的想法,父母的问题总是这样让人措手不及。
而这些直击灵魂的拷问,是横在父母和孩子面前难以跨越的鸿沟。
假如有一个挑战让你跟爸妈做一次述职,你会怎么开始你的表演?
01
《不好说特想听》是腾讯上线的只有四集的自制节目,要求子女给父母现场述职。
请来的四位年轻人分别是:心理咨询师、内容创业者、时尚公关、职业电竞选手。
他们的父母和我们的父辈几乎完全相同,是最最广泛的群体样本。
而四位年轻人也和我们很多人一样,不服输,赌着一口气,不想做一份一眼可以望到老的工作,辞掉在父辈眼里稳定且令人艳羡的工作,去追求自己心里虚无缥缈的理想。
“每天的工作内容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可以看到十年之后你的样子,十年之后你可能连桌子都不会换。
我父母会说那你还能做什么呢,他们觉得这是唯一和最好的选择。一旦是唯一和最好的选择,你会觉得你真的不想做,怎么会是唯一和最好呢?”
“我是觉得我不希望被要求。好像只有一种正确答案,就是你在某种年龄里必须要结婚。
觉得这种责任很重,你又想摆脱,又觉得怎么摆脱的了。”
在我越来越去体验到我想要的生活之后,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和长辈的生活之后,我觉得其实父母的焦虑未必没有道理。
就像琛子跟我说,现在发现过来人说的话,大部分还都是对的。
只是好像我们这一届年轻人,执着想要去做点什么的人,也许都是不甘心的,觉得自己可以做更好的工作,觉得自己可以坚持梦想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这是一种少年心气和已然经历过风风雨雨、柴米油盐琐碎日常之后的父母之间必然会存在的矛盾。
有时候我会觉得它们简直无法调和。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连处在时代浪潮中的我们都恨不得要保持每天学习、每天接受新的东西才能跟上步伐,新生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父母无法跟上潮流。
他们可能已经不了解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种职业并且人们每天都正在尝试创造新的职业。
很多父母的经验还停留在当年那个毕业就会包分配的社会,停留在只有铁饭碗才可以维持吃饱穿暖生活所需的年代。
更多是整个社会所带来的陌生感,会让人不由自主感到焦虑。
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做什么样的工作,要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能不能养活自己,老了能不能有保障。
那些自己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概念占据了孩子的全部生活,而他们也无从了解。
父母对于工作的理解很简单:稳定、安全、老了有保障。
而孩子说起工作,更多的是谈梦想和爱好。
“等老了以后挣不到钱怎么办?”
“没想那么多。”
“也没有保险,五险一金什么都没有。”
“我觉得想的太多了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束缚,不如就放手一做。”
02
辞去基层政府的工作去做了心理咨询师的女儿问爸爸:你喜欢随波逐流吗?
爸爸回答说:“喜欢啥,每个人都是一种无奈呗,哪有什么喜欢,大家人云亦云,你也得跟着,不跟着你就被孤立了,或者被边缘化了呗。”
在女儿的心里,其实她的老爸一直很浪漫。
她的原话是“他是一个文艺青年,他画的画你就感觉挺璀璨的。”
谈话中她还主动跟爸爸提起:“其实我很喜欢你拍的照片。”
她觉得其实爸爸很浪漫,可是好像又放弃了很多爱好,放弃了很多自己的理想主义。
【遗憾吗?爸爸。
时过境迁没什么好遗憾的。
我有种感觉就是我出生之后你好像就是被现实生活给逼迫的很无奈,就选择了现实生活。
有时候就有时候呗,这个话题可以过去吗?
还有一年你就退休了,你有想过做点其他的事情吗。
想归想的,但还是得面对现实。
这是我改变不了你的地方,我觉得我可能努力的改变你们,然后发现我使的力气是没用的,我高估了我对你们的影响力。
你说的我们不是很认真听。你毕竟是孩子,改变不了的,我们都这个年龄段了,轻易改变不了什么。
我有时候挺希望你能忘掉年龄的,我到六十岁了,我就应该怎样怎样了,放弃了人生一样。
你还沾点浪漫,我们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么扑腾着。每天做饭啦、哄孩子啦、我出个车啦。浪漫的东西是浪漫,但是你还是首先考虑的是经济。
我挺羡慕你跟我妈妈的,就你每天我们去劳作,然后去生活然后活下来。我可能过于梦幻,但我再怎么梦幻,我也仍然想要走入家庭,就是我希望自己能少点期待,然后能过庸碌的生活,这样可能会更好。】
在女儿提出要给爸爸做一次心理测试的时候,爸爸的回应很可爱。
“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有点晕。”
“这是我精神世界里的你。”“有点意思。”
也许在一开始对于女儿的选择爸爸是十分不满的,但终究他也明白女儿的性格便是要闯荡和不断挑战,爸爸也在不断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尝试了解女儿正在做的事情。
随她去吧,只要她好就可以了。
03
“打娘胎起,父母就开始折腾了吧,希望你聪明,念书很棒,或者是念书不好,但是很能干呢,又或者是长的很帅很帅。
你满足父母的期待吗?”
第二位嘉宾是一个正在做内容创业的儿子,他表示几乎从来无法从妈妈那里得到一点安慰,女强人妈妈总是习惯性地打击他。
“你觉得你很有本事吗,你觉得你能在社会上做出什么事情吗。”
我能感受到在谈话中他们屡次触碰到某个看不见的屏障,谁也无法越过分毫。
这个二十多岁的男孩儿总是很温柔去避开妈妈的锋芒,弹幕里有个人在说:“儿子其实一直很压抑,所以他一直试图在用别的方式。”
话题从职业延伸到各自心里那些对方不知道的事情。
他们开始尝试坦诚一些过去。
儿子试着对妈妈说起过去的一些回忆,说完之后他问:“你记得吧。”
妈妈没有什么犹豫的说道:“忘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我蛮难受的。
儿子还是很爱妈妈的,所以很多话都不敢说的太透彻。
但我能看到他好几次突然的沉默,还有慢慢黯淡下来的眼睛。
他告诉妈妈:我做过一件什么事吧,可能你都不知道,我去买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的一本书籍,用自学的方式,自我梳理的一种方式,哦原来这是我爸妈可能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然后不是我的问题。
我发现孩子好像可以轻易记住那些细小的伤害,譬如说小时候的打骂和忽视、父母吵架时砸烂的东西。
多少年过去可能他们都会像这个节目里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说上一句:正常家庭的小孩都是这样的。
或者说,我不记得了,你不能向前看吗?
是记仇吗,我觉得其实也不是。
我想更多的是出于在乎。
在人生的前多少年,孩子的生活里面父母的影响是占据绝大部分的。父母爱他,他就会感到幸福,父母不爱他,他就会感到痛苦,父母不够爱他,他就会对整个世界和自己产生怀疑。
我从来不会怀疑一个小孩身上有关爱的感受器。
同时我也觉得,如果一个孩子心结难解,可能到了三四十岁,他也还是在渴望得到这种和解。
最近我看到有一位博主发出来的故事。
原文是这样说的:她小时候爸爸打过她妈,她妈很痛苦,就不停地和她说爸爸多坏,爸爸打妈妈。等她幼小的心灵已经很恨爸爸的时候,她爸妈又和好了,亲亲热热的。她很痛苦,她觉得被背叛了,妈妈把她一个人丢在恨的那一边,她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对爸爸的感情。
节目里的儿子也是这样,他尝试着问道:“你从来没有觉得现在有遗憾的地方吗,或者说的更直接一些,你会觉得有对不起我的地方吗。”
妈妈还是满不在乎地回答:“父母有对小孩有做对不起的地方吗?都是为你好啊。”
我不知道听完这句话的儿子心里会想什么,但我知道他一定是再一次的放弃了某种沟通。
他无数次的、再一次的关闭了那扇通向自己的门。
算了。
算了吧。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现在对我爸妈的要求是越来越在降低,这个降低是建立在我理解他们的基础之上,她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做我心目中的那个爸妈,如果我再去教他应该怎么样成为爸妈,那就是另外一个矛盾的起点。”
不再期待任何改变,也许这是避免矛盾的唯一方法。
04
这个节目会让你发现,其实大部分爸爸妈妈还是愿意试着去了解孩子的职业,他们会在背后偷偷去搜索弗洛伊德是谁,也知道职业电竞选手的黄金年龄和体力需求。
时尚公关说起自己创业时候的故事:谈生意的时候一杯白酒一万块,能喝多少就能赚多少,一直喝到胃出血进医院手里还紧紧攥着合约。
听完这些事,一直活得像个女战士的妈妈也忍不住抹起眼泪:这是你走过的路吗,你这些年都在干这些事吗?
除了谈起职业,他们也说起各自的心结和秘密。
而整个节目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儿子艰难的回答妈妈提出的问题:你在我和爸爸身上有好的回忆吗?
儿子沉默了一会,眼睛慢慢红了。
他说你记得原来我们在平房的时候玩乐高吗,你记得那时候打鸡蛋鸡蛋炸了吗,你记得咱俩坐365公共汽车吗,你记得你带我去吃羊肉串吗,你记得小时候你抱我去看放花吗......
每一句话他都说的无比艰难,最后他哽咽到说不出话。
“我觉得我要崩溃了。你知道当我靠这些回忆的东西活到现在的时候,挺累的,不好的比重太大了,所以我害怕回忆这些。”
27岁的男人说着说着眼睛通红,哽咽的发不出声音。
其实多大的孩子都会有渴望。
这么多年过去,他还是会忍不住一字一句的问:你有送我上过学吗,你有在我上学的时候愿意给我两块钱吗,甚至说我小时候你们每天都在打架,我每天都活在害怕中......
【可以翻篇儿吗,人会忘记一些东西,要往前看。
我觉得忘记对我来说太难了。
豁达一些,大了,成人了。
算了。我只想说别逼我了。
没有啊。
这些东西重要吗。
你觉得我快乐吗。
你要是想那些事情就不快乐了,不想的话我觉得你挺快乐的。】
......这是整个节目里我觉得最压抑的一段。
很多事情尝试去交流尝试去解决之后发现,只剩下一句:“你这种方式我没有权利去评判,因为你是我妈,我是你儿子,我一点权力都没有。”
最终他们都不再期待,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感到安全。
写在后面
在我身边的很多人里,和父母说不了几句话就开始掐架的常有,多年来和爸爸都不会单独说上几句话的也有,因为家庭的原因伤害自己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一句抱歉的仍然有。
后来我慢慢发现,可能很多小孩都在做过很多尝试抱有很多期待之后,最终不再期待了。
他们会这样老去,我们也会这样长大。
我们之间的隔阂或许心知肚明,但更加清楚的是,我们无法改变什么。
所以我们不再寄希望于可以改变这种模式。
也许父母担心的不是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工作,而是到底做什么工作才可以完美度过这一生。
如果我能做好,他们总有一天会认可我的吧,只要我足够优秀。
这么多年我一直这么想。
《摔跤吧爸爸》里面已经获得了国家冠军的女儿和爸爸比了一场摔跤,最后爸爸被她摔倒在地。
妹妹告诉她:不是爸爸过时了,是他老了。
我们都终将会老去,今天我们无法理解父母,而有一天我们也会无法理解孩子。
这档节目也许没有解决每个家庭根源性的问题,也没有打开孩子心里多年的心结,但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性。
长大成人的我们是可以用大人的方式和他们坐下来好好聊聊天的,父母也许没有被妖魔化的那么可怕,也许他们也是会愿意了解我们到底是在做什么的。
当然就算不了解,我们大概也习惯了吧。
也许总有一天我们也会面临这种焦虑和无力,而能够面对面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谈,已然是最好的结果了。
最后分享一位朋友写给我的评论:
年轻人关于理想应该总还抱有些期待的,不管累还是苦,我们总爱问自己一句是不是喜欢,够不够热爱,是不是还愿意。
也许有一天这些都变得不重要了,也许我们也变成了那样的大人,但也已经无法去评论这是好或是坏了。
可能少去思考这些问题快乐会多一点,当然 如果你常常为此而感到苦恼焦虑也没关系,至少证明你还年轻着。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