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改制
湖乡虽然是个农业县,工业不怎么发达,但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兴办了很多工业企业,县直属的国有企业就有机械厂、氮肥厂、棉纺厂、造纸厂、罐头食品厂、建材厂、酒厂和大集体企业工业缝纫机厂。二轻局下属和县城关镇下属还有一批厂子。产业工人有一万几千人,就县属七大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都有近万人。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工厂是听鼓下桡,上面说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就多少。工人是干多干少一个样,月月到头就领钱。
改革起于农村,兴盛于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特别经济体制改革在湖乡落地生根快要迟上一个五年计划,到新世纪初湖乡还只有工业缝纫机厂改制成功。九七年,湖乡工业缝纫机厂,由大集体企业改制股份制企业,工人的身份买断后再重新入股变成股东,一个五六百人的小厂迅速倔起,利税翻着跟头往上涨。而还没有改制的县属其它一些企业连工人的社保费都交不起,僻如,县棉纺厂,近三千名工人,到新世纪初就拖欠社保经费二千七百多万。
看来国企不改革实在不行了,国有资产在一天天减少,人员包袱在逐步增加,社保久费在逐年增多。不改就会死掉,改制重组后就有可能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新千年伊始,国家对企业改制有了很明确的导向,县一级国有工业企业一家不留,全部实行股份制。湖乡就此拉开了县属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大幕。
县棉纺织厂是安乡最大的地方国企,当时评估国有净资产一千九百七十万,县里按一千万作价卖给县棉纺织厂的干部职工,职工每一元钱可卖到一元九角七的资产。出卖的一千万元为该厂近三千名工人购买社保,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新公司实行董事会管理体制,董事会控股必须超过百分之五十一。
县氮肥厂评估国有净资产一千七百万,也是按照县棉纺织厂的改革模式,卖给该厂干部职工作价一千万,用这一千万为干部职工购买社保。
短短的一二年时间内,一家一家的湖乡国企都按县棉纺厂的模式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一些半死不活的企业就此重获新生,一些呆在工厂里靠发点生活费渡日的职工,有很大一批勇闯商海,日后成就了不少的千万元大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