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乡记忆(十六)

作者: 邹永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7-24 15:35 被阅读46次

            工业企业改制

    湖乡虽然是个农业县,工业不怎么发达,但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兴办了很多工业企业,县直属的国有企业就有机械厂、氮肥厂、棉纺厂、造纸厂、罐头食品厂、建材厂、酒厂和大集体企业工业缝纫机厂。二轻局下属和县城关镇下属还有一批厂子。产业工人有一万几千人,就县属七大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都有近万人。

    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工厂是听鼓下桡,上面说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就多少。工人是干多干少一个样,月月到头就领钱。

    改革起于农村,兴盛于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特别经济体制改革在湖乡落地生根快要迟上一个五年计划,到新世纪初湖乡还只有工业缝纫机厂改制成功。九七年,湖乡工业缝纫机厂,由大集体企业改制股份制企业,工人的身份买断后再重新入股变成股东,一个五六百人的小厂迅速倔起,利税翻着跟头往上涨。而还没有改制的县属其它一些企业连工人的社保费都交不起,僻如,县棉纺厂,近三千名工人,到新世纪初就拖欠社保经费二千七百多万。

  看来国企不改革实在不行了,国有资产在一天天减少,人员包袱在逐步增加,社保久费在逐年增多。不改就会死掉,改制重组后就有可能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新千年伊始,国家对企业改制有了很明确的导向,县一级国有工业企业一家不留,全部实行股份制。湖乡就此拉开了县属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大幕。

    县棉纺织厂是安乡最大的地方国企,当时评估国有净资产一千九百七十万,县里按一千万作价卖给县棉纺织厂的干部职工,职工每一元钱可卖到一元九角七的资产。出卖的一千万元为该厂近三千名工人购买社保,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新公司实行董事会管理体制,董事会控股必须超过百分之五十一。

    县氮肥厂评估国有净资产一千七百万,也是按照县棉纺织厂的改革模式,卖给该厂干部职工作价一千万,用这一千万为干部职工购买社保。

    短短的一二年时间内,一家一家的湖乡国企都按县棉纺厂的模式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一些半死不活的企业就此重获新生,一些呆在工厂里靠发点生活费渡日的职工,有很大一批勇闯商海,日后成就了不少的千万元大户!

相关文章

  • 湖乡记忆(十六)

    工业企业改制 湖乡虽然是个农业县,工业不怎么发达,但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兴办了很多工业企业,县直属...

  • 湖乡记忆(二)

    ‘小卜儿还嫩了点’ 上世纪八三年的那次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只讲政策规定,不讲什么关系,符合条件的你就可...

  • 湖乡记忆(七)

    捐资修桥 滔滔的松滋河在湖乡县城旁向南流淌千多年,两岸隔河相望也是千余载,隔河渡水摇船撸桨过河是湖...

  • 湖乡记忆(六)

    引资办厂 湖乡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境内就是与邻县共享的半边山头,地下没有丁点的矿产资源,工业基础...

  • 湖乡记忆(八)

    引进农场机制 湖乡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县委主要负责人就是外县交流过来的了,接着县委与政府班子...

  • 湖乡记忆(一)

    有了个懂水利的县长 湖乡县是洞庭湖畔的一个纯湖区县,境内1000多平方公里只有半边山头,山的那边是属另一...

  • 湖乡记忆(十五)

    农业结构之变 九八洪灾后,湖乡乡村出现那么多抛荒,急刹了湖乡县委,因为一些田没人种了,就意味着这...

  • 湖乡记忆(十)

    湖乡的湖泊 湖乡是个纯湖区县,到上世纪的五六七十年代,湖乡还有许多清澈明净的大小自然湖泊,大的有四...

  • 湖乡记忆(十四)

    弃田抛荒 湖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两湖地区乃至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在上世纪的六七八十年都是全国的...

  • 湖乡记忆(十一)

    流动的父母官 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地方刚好相反,是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特别是到了上世纪的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湖乡记忆(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nlt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