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已经把当日的阅读感悟写好了,一阵窃喜,晚上不用熬夜了。然而,高兴得太早了。
晚饭前出去转了一圈,小腿酸痛,吃过饭陪孩子们玩了一会儿就想睡觉了。曹操讲完故事,关灯,睡觉。后来突然醒来,心里想着还没有打卡,祈祷别过了十二点。
匆忙打开手机,23:07,还好还好,来得及。打开小程序准备打卡,可是手机反应有点慢,一直在转圈,不知什么时候我又睡着了,再醒来时已是凌晨。我去,真是大意失荆州啊,完美错过了昨天的打卡。说好挑战一个月呢,这注定要失败了。
管他呢,继续打吧,凌晨把今天的卡打了,今天不用熬夜了,哈哈哈。反思一下为什么失败了,总结一下经验教训。那就是以后写好之后应该立即去小程序打卡,不要等到晚上再打卡,简直就是在冒险啊。有时会直接睡过头,有时明明写了却还是没有打成。就像昨晚,真是遗憾啊。文章早早就写好了,第一次醒来也才十一点,时间绰绰有余啊。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没关系,继续阅读打卡。少了一两天,结果注定是失败了,但是不影响接下来的一周继续啊。上次的挑战打卡300天把我的脸皮磨厚了,让我对成功和失败有了新的看法。不要过分关注结果,少了几天也没事,挑战不成功也没事儿,就此放弃才是可惜的。我们做这些事情并不仅仅是为了那个结果,能成功固然好,失败了也没关系。把关注的重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上,收获会更大的。
今天醒来把学生们最近的简书看了一遍,点赞评论一遍。以后还是要每天都看,像皇帝批阅奏折一样,不敢攒堆儿,多了批不过来。既然学生写了,我还是要看看的,希望以此给学生一点坚持下去的动力。
整体而言同学们做得都不错,假期时间能如此自律真的很难得了,毕竟他们还是个孩子呢。看完之后在群里提了几点建议,不知道有没有用。几个同学说写着写着不知道写什么了,这是写作的常态,就是所谓的灵感枯竭吧。
因为每天经历的生活都大差不差,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发生,也不好意思在文章里絮絮叨叨那些老一套。看到这里后我的想法是以后尽量每天给他们一个主题,这样会比漫无目的好一些。给学生一个主题,相当于给了他们一个写作和思考的方向。就像前天给他们一个题目,大家很快就完成了,效果还不错。作为老师要去引导学生,而不是任务一布置就放任不管了,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简书挑战群里一共22个人,现在坚持写的也就13个人,而且每天总是那几个同学,基本固定了。也就是说群里还有近10个人一直没动静,处于潜水状态。两个班一共120个学生,进群了19个,坚持写作的有13个,这13个里面能够坚持每天写,写够两个月的有10个已经不错了。
这一组数据说明什么?说明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太少。也说明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一百多号学生,仅仅影响了其中的十二分之一而已(语文老师数学不好,也不知道算对没有。)。教育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你愿意带领学生,还要看学生是否愿意跟随呢。这是双向选择的事儿,只能用佛度有缘人安慰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