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
复盘这一课的时候,我得到并想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是为了启迪智慧,打开视野,开阔思路。古人就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之说。
大文豪李白也不例外。我们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的他《行路难》这首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岂不知,他的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见,知来者之可追”;后来南朝宋参军鲍照曾写《拟行路难》: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二百多年之后,《行路难》又被诗仙李白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我们在学习古诗中会发现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都是来自前人先贤的文章。《兰亭序》更是把典故应用到了极致。“孤鹜与落霞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被文人墨客追捧千年。其中的“秋水”二字就来自《诗经》里的一首诗《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以,阅读很重要。阅读就是吸收别人的精华,让自己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多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惘。学习就是要思考。带着脑子去走路。
这个观点和我多年前看到的一句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身边发生了一件事,我们不是急于参与,而是分三个步骤在走:第一,发生了什么;第二,和我有什么关系;第三、我怎么去处理。
现在是快餐时代,很少有人遇事这样冷静了。但是,如果你学会了冷静学会了思考。你就是智慧的人。
学习和读书亦是如此。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才会收获更多。也就是说你把自己置身于其中,不是滥竽充数、不是匆匆过客、不是走马观花,二是下马观花,领略风光。这样才会受益匪浅。
第三,多提问。提问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子曰:不耻下问。自古以来,每个老师,都喜欢提问的学生,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会找出渠道解决问题。乐趣在于寻找问题出路的过程。所以,问字的学问很大。学问学问,就是一边学一边问。“推敲”的典故出处就是诗人贾岛得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又觉得应该是僧推月下门。一时拿不定主意,不小心冲撞到韩愈的队伍,偏偏韩愈也是一个爱学问的人,便给贾岛做了一字之师。
毛主席说“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如果我们既放下了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索,那我们就会胜利。
是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做学问没有捷径,只有躬身真的去学习才会有所收获。如果我们都通过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那我们肯定都能成为作家、也就达到自己名利双收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