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墉先生的文章,喜欢他作品里面的一些比较深邃的思考。《多情却似总无情》里的结尾,我很喜欢——
“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当得起大喜大悲。也只有无所谓得失,不等待回音的人,才能攀上人生的巅峰。”
刘墉是美籍华人。是作家又是画家,同时还做慈善。看到他这几重身份的时候,我就在想他是不是基督徒。后来读过他一些作品,就不再怀疑了。他若不是,谁是呢?宁可孤独,不愿庸俗,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基督徒是有印记的,那种印记不是他手捧圣经项戴十字架的记号,也不是在他的文字里明明引用圣经来证明他基督徒的身份……更不是他逢人遍告我是信主的,我是基督徒,我有受过洗。
有一种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印记,有一缕摸不着却闻得见的馨香之气,我只寻找这个,这是一种属灵的嗅觉,嗅不到的话,我就不认为你是基督徒,尽管你自己说你是。
那种印记是什么?圣经旧约的先知早就指出了属神之人的一种特性: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这也是神向人所要求的。
很明显,软弱的我也没有这种印记……曾经我向人表明我基督徒的身份的时候,很多的质疑向我蜂涌而来:
啊!你抽烟!啊!你爆粗口!啊!你不去教会!啊!你根本不像教内人士……但是,你好像比教内人士可爱一点……
这说明了什么?
教会人士给人的印象并不太好……他们都有外在的印记,不烟不酒,不嫖不赌,不爆粗口,每周都去做礼拜,开口闭口都感谢主,有事就求告我上帝的名。
可是,他们把内在的印记,真正的印记给丢掉了。那印记是什么?在我看来,应该是无声无息的爱,不修边幅的坦诚,无拘无束的生活,充满活力的追求,坚韧不拔的执着……这些最重要的品质,都给他们的那些所谓的教条主义淹没了,他们只是教徒,不是信徒。
他们给人的感觉,是一群手持圣经有特别身份的说教者,而不是一群有吸引力的充满人情味的人。
他们在质疑我,我还不屑与他们为伍。
简书里有不少写字人是基督徒,他们对我的印象极差……有些貌似很虔诚的人直接咔嚓了我,那稍微客气一点的人也会对我说,你,真是个另类。
其实,我不是另类。
我只是在强调真实的时候,暴露了我的瑕疵,我的短处。而有些短处,真的致命——比如痛恨某人就指名道姓;看不惯某事也从不旁敲侧击,总是直接给人当头一棒;一句我怕个卵的痞话总不离口……
确实,有点过份,有点吓人。
就像夜兄常说的,嗯,不会写文章,我还是会看文章的……我也是,自己没有基督徒那宝贵的印记,但我辨认别人的印记是没问题的。
你有没有印记,我一看便知。就像我从未见过刘墉其人,细读他的作品,处处有基督的馨香,有种润物无声的力量。在他的萤窗小语里,每一则都富含哲理。而有些道理,直接是从圣经领受而来的,我感受得到。
诚然,能认识那印记,我也已印记为我追求的最高目标,我想我不是故意丢了那美好的印记。在我的身上,有太多的放纵不羁,还需要有许多的对付与打磨,印记,也许会日趋明显……
我也盼望自己,在这些余剩的岁月里,慢慢地让人看出来,我身上,也带着基督的印记……那在我看来,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印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