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更感觉到厌倦,正好看到一段话
我们经常会感到厌倦,不想写东西,不想思考。
但是在
西川看来,这种厌倦本身是有意思的。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开始观察你的厌倦,厌倦就会成为你的一个大主题——
你为什么会厌倦?
厌倦包括了哪些可能?
处在厌倦里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
这就是一种发现的能力。没有能力的人只能处理善的、正面的东西,但有能力的人可以处理恶的、负面的东西。
所以,对于有创造力眼光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好的,连魔鬼都是好的”。
好像是病遇到了药,不禁莞尔一笑,总有些妙人说着妙语,轻轻地就把人从不好的感觉中解脱出来,我不由换个思路想,为什么会厌倦?厌倦的到底是什么?
日更本身是个中性词,并不带有任何情绪,而厌倦来自于自身,所以与其把原因归结于日更,倒不如说源头在于自己。我并不是对日更厌倦,这种厌倦感指向自己,只是借由日更这个壳寄宿,当我说厌倦时,厌倦的可能是自己。
厌倦自己处于匮乏的状态,这种写不出来自己内心的贫乏和表达的无力的映射,我借由指责日更来回避自己。一想到这里不由汗水涔涔了,是日更逼得自我的匮乏显形,我厌倦的是自己的匮乏。
匮乏是一方面,还有懒惰。即使是在匮乏的地里仍然是可以寻找到一些东西,或者干脆撒下种子,并不是没有发掘出内容的可能。可是懒,想需要的东西自然生成的妄念,想不劳而获的贪心,把人定在原地,无法动弹。而面对自己的懒惰太难堪了,不如说是厌倦。
也不止于匮乏和懒惰,还有一个更复杂的情绪,是介于想认真和苟且之间的挣扎。当我决定日更时一定是认真的,想要每天都认真用心写文,但是时常想胡乱写一些字苟且一下,却又感觉到了应该认真的纠结,所以在两者之间挣扎,又会在这种挣扎中产生厌倦。
我的厌倦是对匮乏的失望,对懒惰的掩饰,对认真和苟且之间的挣扎。
觉察自己是一种探索,其实也是让我们不断认识自己——有时候你以为已经认识自己了,实际上又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
厌倦时我处于什么状态呢?大约也就是匮乏的、懒惰的、想混过去的状态。不过这也是真实的我,我并没有能力保持热情、丰盈、灵感、生动,没有能力天天输出有一定质量的东西。高手是稳定的,而我不是高手。
当我说自己不是高手,不能稳定输出时,又长长舒了一口气,似乎是一种放松,从一种对自己的高期待中松绑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中却有一丝丝的不安,当我把这种厌倦合理化时,怎么知道这是出于对现实的正视还是对严格的回避呢?
一切都是好的,连魔鬼都是好的。多么令人安慰的话,想想也是,幼年失去母爱,寄人篱下,身体多病,心思敏感,爱而不得,集齐了种种苦于一身的林黛玉写出了那么多的动人诗句。而董卿说余秀华“她若不是那么苦,写不出那么美的诗。”大约魔鬼里也有天使吧,给人最深的伤害后,从泪里血里偏偏流出了最美的表达。
厌倦也是好的吧,用厌倦完成了今日日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