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大学》
因为一个人在吵闹的状态下很难听见别人的言语,同样,一个处在暴躁不安的心态下很难再听得智慧之语。
所以,当内心不平静时,是不能根据外界环境来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压力和挑战,有时候会以为全世界和自己做对,然后宣泄自己的不满。有人说这是“负能量”,因为它能传递,让接触到的人也变得暴躁。
如何避免自身有过多的负面情绪,如何避免被动接受别人的“负能量”呢?
首先要理解“定能生慧”,比如小孩子的哭闹就可以理解成他的智慧之门还没有开启,是没有办法去接受“世界妙法”,等小孩子长大了些,能早些静下心来读书,专心致志,自然“静纳百川”。
成年人的哭闹其实和小孩子没啥区别,因为我们的原始需求是一样的,我们需要被尊重,需要爱,可是任何的情绪极端化都不利于我们去审视身边的事物,过度悲伤、非常愤怒、极度兴奋都是种退化,如同小孩子遮住自己的双眼,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然后继续带着情绪化为人处世,伤人伤己。
所以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种种如意,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首先要“定”,我们的心应该驻足观望,降服心猿,不要任由心中的情绪发展、发酵;同样,别人的负面情绪传播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应该在情绪前面,观望一下,能做到“静生慧”,也许还能给处于低潮的朋友提出合理建议呢。
在《金刚经》中,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这里面须菩提就问佛祖,大菩提心,未曾发起,应令发起。要真正发菩提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已经发起以后,应当怎样使我们能常时安住于菩提心?
佛说:“应当这样去安住,去降伏自己的心。”
且不说如何修行须菩提的“空”,在面对如何“降伏其心”,佛在给出答案的那一刻,如果我们全神贯注,满怀期待,那么至少那时候的状态是“定”住了,也许将这个状态延长就是一种修行法门吧。
所以“定能生慧”,智慧之门开启后,才能“静纳百川”。
总结:
1、任何时候思考要走在情绪前面。
2、面对情绪,要先停下来驻足观望一下,不要被情绪。
3、保持探索和求知的谦卑心态才能以“海纳百川”的博大来抚慰“心马意猿”。
4、当别人被愤怒等极端情绪遮住了眼,我们同情他获取智慧的通道被堵住了,自然也就能保持平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