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
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举孝廉出身,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
晚年因病,入朝担任尚书。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
数学著作有《算罔论》;
文学作品以《二京赋》《归田赋》等为代表,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已经散佚。明代学者张溥辑有《张河间集》。
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人誉为“木圣”(科圣)。
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在科学发明创造方面,张衡更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中国的浑天仪,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起,开始了迅速的发展。西汉的耿寿昌发明了最早的浑天仪。公元125年左右张衡在耿寿昌、傅安和贾逵的基础上,加上地平环和子午环,制作成了完整的浑天仪。
李约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衡是演示用浑仪(中间装有地的模型)的首创者,同时又成功地利用水力来运转浑仪(包括观测用)上的环圈,他用一种方法把演示和观测两者的效用结合起来了。
自此以后,这两种浑仪的制用方法经过几百年都没有多少改变”;“据我们所知,关于浑仪的资料,以张衡的《浑仪》一书的残篇为最古(约公元125年)。”他还创制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亦名浑象)。
根据《宋书·天文志》记载,该浑天仪至东晋犹存。张衡在公元132年制造了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非常科学和准确,史称“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此外张衡还制造了三轮自转车、指南车、自飞木雕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