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手记#与乡书

作者: whopawho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23:49 被阅读21次

    1月20号期末考试结束,21号学校正式放寒假。当晚便着手打点行李,原本计划带三套衣服,后来一想,回家仅仅小住,多了累赘,终于只留一套换洗衣物。哎嗨嗨~什么时候开始,我之于家乡不过匆忙停驻的旅人;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家乡之于我,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回家的路

    回家的车票早早订好的,赶着清晨第一班车,回去照看爹爹(即爷爷)。

    临近12月份,一向身体康健的爹爹被检出了胶质性脑瘤4级,俗称的脑癌。

    医生方面的说法是:胶质瘤目前还是世界性难题。现下能够采取的救治方式有两种:一是化疗,但脑瘤的化疗作用只有不到5%;二是手术切除,然而即使切除也还会再长,今后复发的可能性很高。家里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再加上咨询了部分脑瘤患者,大多建议药物保守治疗,动手术日后复发起来还会导致瘫痪,更遭罪。眼见着病情愈发严重,明明上一分钟还和大家伙说说笑笑,此刻已经深度昏迷,一时都慌了神,顾不上再细细思量,四个子女东拼西凑终于凑齐医药费。

    13个小时,两场手术。

    返乡的车子渐渐驶近那片生养我的土地,熟悉的村落,时常光顾的商铺,我忽然领悟何为“近乡情怯”。随着沿途倏忽略过的村垄田家,我的思绪不由飘向那个炎热的夏日。

    距离上次回家已有五个月,时逢暑假,太阳毒的很,傲慢立在当空,放佛要抓紧这最后的夏日时光,发挥自己的威力,好让地上的人越发知道他的厉害。

    上了几年大学,我已学会爱惜自己的皮囊,不再轻易招惹夏日烈阳,吃过午饭便躲进空调房。

    “华子,华子……”是爹爹唤我。

    “来了!来了!”我边答应着边快步往外走。

    刚开门,爹爹已经迎上来,“华子,七不七(吃不吃)鱼?”顿了顿,他继续道“屋后池塘的鱼,野生的,外面可七不到!”爹爹满脸殷切,放佛了不得的大事。“好啊好啊。”我不忍扫了他的兴,心下其实不以为然:都是鱼,能有多大差别,爹爹也太夸张!爹爹走后,继续吹空调看视频,并没放在心上。

    直到下午三点,太阳正厉害。想起早春新种的桂花苗,屋后的太阳紧的很,再不给喂点水喝,怕是要蔫儿了。兴冲冲找来水壶,水装满满的,拎着直奔屋后。刚到屋后,见爹爹正摆动小舟,在池塘中央悠然来去收渔网。烈阳高照,径直打在他黝黑的脸上、裸露的后背,只见豆大的汗珠顺势而下。

    “爹爹,怎么不找金平和你一起摆船?”金平是和爹爹共同承包鱼塘的人,“一个人太危险!”我严肃道。

    “放一百个心,爹爹是老手!”

    “那也不照……”见我仍放心不下,他划拉小舟靠岸。

    “没事没事哟,爹爹还年轻的很呢”说完勾起赤膊,“好生瞧瞧,都是肌肉!”都笑起来。

    收拾好渔网,往回走,只听他口里不住嘟囔:“忙了大下午,才这么点东西……”

    “前面就是三家庄了,要下车的东西拿好……”售票员开始报站。

    “到家了?”我心里咯噔一下。

    #还乡手记#与乡书

    “近乡情怯”,所怯为何?怕只怕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是爹爹病后的第一次见面,我不知道接下来面临的会是什么,跟爸爸通过电话,也了解了些爹爹的近况。只知道情况不容乐观,究竟如何也难说清。

    到家将近午饭时间,站在门外能听得见奶奶闲聊的声音,我停下脚步,深吸口气,“无论如何不能当爹爹的面流眼泪”这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已经不容易。

    “奶奶,我回来了!”声音尽可能响亮有精神。

    “回来啦”奶奶迎出来。

    “饿了吧”姑姑关切询问。

    “还好”

    “快去七点饭垫垫肚子”

    “等会,我先看爹爹。”

    走进房间,爹爹被安置在新买的床上,被子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脑袋,此时婶婶正在给他喂食。我来到床沿,喊声爹爹。他勉强着体力答应,眼睛仿佛时刻有闭下去的危险。

    我简直要哭出来了,紧咬双唇忍着。我实在不习惯爹爹这副模样,因为爹爹总是健朗的,永远不会生病。在家里,他话不多,我印象中的爹爹是早上捧着刚沏的热茶沿路串门,或者举着酒杯与人谈兴,说说最近南海局势如何、习主席上台之后制腐有方之类,亦或提着锄头去菜园拨弄他那方土地。一刻不见他闲着,晚上吃过酒,洗漱完,终于靠在背椅,带上老花眼镜凑近电视看起新闻联播。你若走近,他便打趣道:“华子,最近你奶奶又欺负我,不给酒吃,打麻将赢的几十块钱也被没收了……”我很配合“放心,我和大娇肯定好好批评那老婆子,替爹爹讨回公道!”说完,都笑起来。

    “哎~谁能算到好好的人会变成这样”奶奶一旁唏嘘“下半身都瘫了,动也动不得……”

    #还乡手记#与乡书

    我再也听不下去,逃出房间。

    回不去了……爹爹赤膊上的肌肉不见了,摆动自如的小舟不见了,留下的是与往昔岁月无声的对峙。

    由于病痛缠身,爹爹睡眠很少,实在痛的不行就拼命拉拽床被,奶奶也因此休息不好。于是我每晚找爹爹聊天,同他说说以前的事情,以转移他的注意力。说起小时候为要零用钱买辣条,满地打滚的事;说起爹爹打麻将输了钱,奶奶骂他不中用的事:说起表弟不服管教,企图与爹爹“单挑”的事……一切好似历历在目,又遥远的让人误以为不过一场漫长的美梦……

    望着沉沉睡去的爹爹,古铜色的脸上,深陷下去的双眸,无数病痛的日子挨过,颧骨已经突出,额头道道皱纹,犹如刀刻在心。我才意识到这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端详爹爹。多讽刺!我们最常忽略的往往是最亲近的人事。

    诚然,一切都在变,亲人会变老,终于唏嘘光阴不再;我们会长大,各自奔赴生活的战场,似曾相识的最终都会以一种静默平和的姿态与当下的自己告别,故乡同样如此……

    我想是时候了,是时候抽离出自身对着生养我的家乡细细打量一番,是时候用文字记录下她现今的容颜以作往昔岁月的墓志铭,但愿她能宽恕我曾度过的那些疏狂且漫不经心的时光!

                春节见闻

    〔之一〕老人和孩子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走出村子,与落后穷困的村庄相比,奔赴城镇显然是农民工改善生活境遇的首选。为了寻求自我发展的机遇,同时为将来的生活创造更多可能,他们无奈沦为城市的边缘人,游走在家乡与异乡之间,为生计奔波劳碌,终于成为城市建设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高楼城墙添砖加瓦。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对家乡建设则是有心无力。放眼望去,一贫如洗的村庄无以施展拳脚。心怀着鱼跃龙门的希冀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他们只好毅然涌向城镇……

    大量劳动力流失,于是家乡空了,留下年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童相依为命,孤守寒窑。

    我的家乡坐落在安徽省铜陵市境内,全村人口五千有余,时常听父辈说起村庄以往的光辉历史,几度当选汤沟第一村之类。仔细想想,家乡给我的印象隐隐是断层的,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由热闹红火突变至冷清萧索,过渡陡峭,猝不及防。记得小时候最喜过年,正值寒假,小伙伴们约着邻村的孩子一起玩,过年家家户户不愁吃食。孩子们也较平时大方起来,每个兜里都是满满的花生、杏仁、糖果之类,相互分着吃。大人也更好讲话,这时候开口问要零用钱,大多手到擒来,三五个凑点份子钱,去村头老李家买炮仗放,兴致勃勃,乐此不疲。

    而今,满目萧然。

    在外务工的,大多年三十当天才能到家。坚守阵地的老人孩子置办祭祀用的饭碗,贴好对联门庆,等待人员到齐一起完成“请祖”“磕头”的流程,不像过年,更像完成任务。甚至有人言论“过年回趟家路费都不得了,就为七顿饭好赶来年的路……真是没的讲头……”

    对面的何家老孙家,已经有五年没回家过年了。都是开熟食店的,做生意的,就趁着年头赚钱,儿女都赶去帮忙。对他们来说,相比回家团圆的温馨红火,生计才是更值得谋划的大问题。

    过年不过如此,可以想见平时的光景,最常看见的也就是门口相邻的几个老人,聚在门口,聊聊家长里短。偶尔见路上经过个人,若是熟识的,定要拉人来坐坐,说些最近的趣闻,即使是不相干的陌生人,也能议论半天,猜测纷纷,比如哪儿人,可能是谁家的亲戚之类,有时还会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会忍心打断这令人哭笑不得的偏执呢……大抵都是寂寞的人……

    #还乡手记#与乡书

    时间消磨的差不多,村旁小学念书的孩子们陆续回来,各自散去回家准备吃食。路上过往人多了起来,这时才感到有点人气。孩子们背着书包,相互打闹着回家,细看去,背的包大多蒙层灰。老一辈一生苦过来的,只讲究个吃饱穿暖,不大注意卫生。衣服鞋子不穿个底朝天不会想到去洗。你硬要上前批评指正,必是场风波。

    过年前夕,为这,差点没闹出家庭纠纷。王奶奶家的媳妇从外地打工回来,见着孩子满身衣服脏的不成样子,便抱怨道“孩子就没身干净衣服穿吗!弄的一副煤矿逃号出来的样子……”话没说完,里屋的婆婆就接口了“哟,出去打工就学上城里人那套,还讲卫生呢”说着拍起手来“我们这是乡下,跟城里是没得比……”一副比划比划的架势出来了,旁的人见这,赶紧劝下,总算平息。

    讲真,不同观念的人对话简直就像不同物种对话。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的观念隔阂不可避免,大家放平心态,睁一眼闭一眼也就几天的相处。年一过,年轻的都要出去“讨”生活,又有多大相干!坚持理论又有什么结果,难道自己带孩子?不顾生计了?不要生活了?一个“穷”字沉甸甸的压在胸口,任谁也动弹不得。教育是需要本钱的,没有经济基础,自己生养的孩子,也只能如浮萍沉没,到底成人成魔,只看各人造化!

    #还乡手记#与乡书

    农村教育是有很大问题的,只管生不管养,认真分析每一个家庭,内部腐烂,千疮百孔。大人为生计奔波,不敢直面问题,自己糊里糊涂得过,子女再糊里糊涂过,一代一代,都糊里糊涂,所以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他们已经认定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了,混吃等死,大家都糊涂着,不愿改变自己,原地踏步,思想犹如蛮荒之地。

    ”中国的孩子

    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

    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

    生他的人 不负教他的责任

    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

    很可以闭着眼睛自负

    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

    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鲁迅先生的话在当今农村,一一印证。

    #还乡手记#与乡书

    腊月十五早上,正熟睡中,被一阵劈哩叭啦的炮竹惊醒,再无睡意,起床洗涑。奶奶正在厨房忙活早餐,惊讶道“今天怎么这样早?”“被炮仗吵醒了”我抱怨道。

    “哦~隔壁老福贵死了……”

    我顿时愣住。

    在外读书,我和爷爷一辈的长辈并无交集。之所以对老福贵有点印象,是去年暑假在家复习功课,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叫喊“哎哟哟~是老福贵,困在地上爬不起来……”老福贵家与我家仅一河之隔,我循着声音去看,见周围的三姑六婆都聚在河这边,谁也不敢去扶。老福贵之前被查出脑溢血,其实早有征兆,不敢给子女添麻烦,一直扛着,后来做了病,引发中风。大家伙怕扶出毛病,惹上麻烦。

    只见老人趴在自家的菜地里,动弹不得,嘴里不住呻吟“哎哟哟”。

    众人围观多起来,爹爹也惊动了。立马招呼着人去扶,“都搭把手啊!看么家伙!”闻言,这才动起来。

    七手八脚把人抬进屋,安置在床上,了解情况才知道,老福贵是想给菜园子里新种的白菜苗浇点粪肥。旁人便打趣到“你这都土埋半身的人了,还想着田地……真是想不开”“要不要打个电话给儿女?”老福贵叹口气“打了有啥用,孩子们也要生活啊”“还能一天到晚担持我嘛……”

    “死了去过好日子”奶奶打断我的思绪,“挨着活也不好过……”

    这就是农村的老人,不敢去医院,不敢生病。只等着阎王来请,他们自慰一切都是命,得了恶病,家里条件尚可的走几趟医院治疗,一贫如洗的就一切照常,看开点。

    大家不约而同糊涂着过,吃的计较、喝的计较,对于自己的身子,从来只有舍得。这一生做得一回人,他们已经看的很通透了,不过小时撒欢玩闹,少年帮养家里,成年结婚生子,延续香火,老年拖拉子孙成人,再老就该走了,因为再无人需要,就连自己,也要暗地嫌弃自己……

    〔之二〕婚姻

    过年期间吃酒席,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重点不在吃酒,在于席间你可以见识到各派新鲜的言论和轶闻,俨然一副热闹缤纷的众生相。

    腊月二十八,是“老芋头”家外孙刘志豪的结婚宴,“老芋头”和爹爹是“死对头”。他们的关系,有点儿相爱相杀的意思,说到底,也不过为谁家有活儿没叫上自己,少了赚钱的门道罢了。二十八早上,爹爹去“老芋头”家送情(即份子钱),两条糕,200块钱。

    中午吃酒,爹爹有事去不了,我陪奶奶出席。酒席在后田农家乐,我和奶奶早早去了,也省的人家三请四请。到了找个就近的位子坐下没多久,就有人过来招呼,是奶奶的老姐妹。见我在旁,不免寒暄几句“这是华子吧”说着拍拍我的肩膀,“长成大姑娘了,真漂亮!”我知道不过客套,应了声“奶奶好”便让出位子,站一旁听他们谈白(即聊天)。

    从她们的对话中我了解到,自豪今年19,新娘是四川的,比他大几岁。听说两人是在外地打工好上的,同属一家厂,一来二去相识了。起初家里人不同意,嫌女方娘家太远,沾不上光。但自己儿子坚持,况肚里已有骨肉,没奈何。两人都未到法定婚龄,拿不到结婚证,吃酒也只是走个形式。这边酒席,女方家里只说路程遥远,交通费不菲,就没来人了。只交代男方需按照他们家里习俗,婚宴前给他们送四对猪脚,10万块钱便可。为这,自豪父母逢人便道娘家只认钱不认人,感叹世风日下。

    一场婚宴背后还有这些故事,我听的目瞪口呆……

    #还乡手记#与乡书

    陆陆续续客人到齐,主人家开始上菜。我们一桌除了我和超革,余下的都是奶奶年纪相仿的老一辈。细追究起来,我该喊超革一声叔,他辈分高,尽管只大我4岁。刚开席,他便耐心为同桌的客人倒起果汁,举止颇为老成。

    他高中毕业便出去打工,辗转多地也没有赚到什么大钱。三年前在家里安排下,去了亲戚家在江苏开的服装厂帮忙,给人“套口”(即毛衫缝合工艺,北方人的叫法)。

    这几年,每每回村,家里都催着带个姑娘回来。父母都是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就想着早点抱孙子,尝尝儿孙绕膝的滋味,尽享天伦。超革本性憨厚,不善于与女孩搭话,只知埋头干活。过完年26了,在农村,不走读书路子的青年往往22左右家里就催着结婚延续香火。

    捱不过家里人唠叨,年末在媒婆招呼下上人家里插亲(农村所谓插亲,和通俗的相亲类似,也有差别),隔壁村的姑娘,据说性情温和,会干活。跟人姑娘聊的也不错,还约着去家里吃过几次饭,本来以为皆大欢喜了。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女孩的父亲反对,大抵是看不上超革的家世,房子倒是新盖,但瞧不惯一年到头只骑辆过气自行车到处撒欢。

    到手的婚事最终告吹。为着这事,超革父母下血本――买车!一下子出去十几万,不带眨眼,就要争口气。车子买一个多月了,只开过一次,农村走动,不太用得上车子,都是街坊四邻,摇摇晃晃就到了。好好的车子成了摆饰,难为超革每隔一周清理一次……

    像超革这样的情况不再少数,尽管生活在农村,常年靠打工为生,买车有时是种负累。但现实就是这样,如今农村,姑娘稀罕,车子房子已是婚姻的必要配备。

    以前以为选择求学路的,今后结婚生子至少可以自己决定。现实却带给我隐隐的不安。

    表哥表嫂今年30,三年前研究生毕业立时结婚。在家里帮扶下,同年于成都买房定居,那边顶着每月房贷的压力,他们已经一年多没有休假,这边是老人不断催促要抱孙子。他们只好宽慰老人,跟他们讲明情况,说现下有房贷要还,事业也才起步,生活方面都不稳定,时机尚未成熟。老人哪管这些,电话里丢了句:“那我供你上学干嘛的,今年再不怀孕,就别回来过年了!”就毅然挂断。这不,小两口今年都没回。

    从刘志豪的早孕早婚,我看到的是两个心智尚不健全的孩子即将迎来自己的孩子,他们真的知道这意味着多大的责任吗?他们真的懂什么叫为人父母吗?他们真的明白吗?我不止为他们的婚姻担忧,更为他们孩子的未来教育揪心……

    超革为结婚买车并非个案。现在农村结婚讲究车房已经是约定俗成,也不去管车子的实际用处大不大,婚姻犹如赤裸的明码标价。

    表哥的遭遇则反映了两代人之间深刻的隔阂,观念上的悬殊,使他们难以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毕竟真实的生活不能仅靠一方的牺牲达成妥协。也代表了一个新旧观念的相持与融合的过程,希望未来会有转机。

    三个人的经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遇和选择……

    〔之三〕传销

    过了三十,盼盼已经整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盼盼是舅家的大儿子,我的表哥。三年前,舅舅给他转了5万块钱,那是他们最后一次通信。

    盼盼五年前技校毕业,学历不够,又没技艺,无以谋生。只得来到江苏丹阳投靠舅舅,一家人做些小生意,卖些水果花生之类。干了不到2个月,嫌吃苦劳累,隔三差五抱怨箩筐笨重,干不了。三年的技校生涯,没学到什么真才实学,倒惯出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毛病。看他整天无所事事,得空就对着手机与女友聊天痴笑,对未来毫无打算,二位老人都苦恼不已。

    谈的这个姑娘,父母是有干涉的,粗略了解了些情况。只知道姑娘老家池州的,两人在技校认识的,比盼盼小两届,现在还读书。不过倒经由盼盼介绍,通过手机视频打了招呼,相互留了号码,看起来热情可人,只要儿子相中了,二老并不多干涉。

    眼看着半年要过去了,盼盼还没有悔改的意思,一天到晚混吃混喝。终于舅舅耐不住,借着酒劲冲盼盼喊话,说出他种种不是。谁知盼盼气不过,撂下句“大不了我走就是”就冲出门去。

    后来几天,舅舅打电话也关机不接。

    家里人都急得不行,都准备报警了,收到他的微信,说自己在苏州的朋友这边,让舅舅把行李寄给他再打5万到卡上,打算和朋友合伙做物流生意。

    老两口以为儿子想通了,终于也争口气了,趁着年轻,他们也愿意帮扶他拼事业。二话不说转了5万。

    谁知那竟是他们最后一次通信。

    此后一个多月音讯全无,之前的女朋友电话也打不通。急得不行,舅舅赶去苏州市派出所报警,由于证据不足,警方也不好轻举妄动,只能根据提供的身份证号码在苏州境内排查,并没查到。

    接下来的日子,舅舅四处跑,也没有目的地。想到任何他会去的地方、会找的人,马上就去,犹如大海捞针。多方打听,了解到,盼盼失踪之前和同村发小联系过,说是要做大生意,听着像被骗进了传销组织……

    整三年了。

    每年过年妈妈都要去村头的庙里求祷告,保佑盼盼早日回来……

    传销在农村并不少见,除了表哥的失踪,邻村的一青年,在外地打工,路上偶遇一女孩上来追求,问是否愿意和她恋爱。农村的小伙子,也没谈过恋爱,以为遇见真爱,满心欢喜告诉家里人,让多打些钱供恋爱花销。谁知其实是传销内部人出来发展下线,后来被骗多处,威胁家人打钱过来,不然撕票。家里人到处找人,漫无目的,最终无果。只能乖乖拿钱,前后家底都掏空了,家里老父亲患了重病也没钱医治,没挨过年末就走了……所幸年后孩子回来了,跪在灵前痛哭……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新型传销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证手机,不集体上大课,而是以资本运作为旗号拉人骗钱,利用开豪车,穿金戴银等,用金钱吸引,让你亲朋好友加入,最后让你达到血本无归的地步。尽管政府明确颁布《禁止传销条例》,但现下传销还是四处作恶,尤其农村,利用农民工涉世未深的弱点,深陷泥淖,终于酿成种种悲剧……

              最是故乡情

    故乡是一首歌

    悠扬在每个失意人的心上

    故乡是天边飘忽的云朵

    紧紧追随异乡人的脚步

    故乡静默无声

    故乡坚忍宽容

    故乡以她博大的胸怀

    包容所有苦难

    抚平一切创伤

    2018,祝 故乡 好!

    #还乡手记#与乡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乡手记#与乡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wu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