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很平常就过完了小年,但感觉没一点年味的味道。现在一点都不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意味着又要大一岁,而且还要面临各种逼婚的压力,越长大越觉得年味越淡。
忽然好怀恋小时候的过年,小时候过年吃的用的玩的虽然没有现在的花样多,穿的衣服也没有现在这么漂亮,但是那种简单的幸福感是现在所不能及的。
小时候一到农历12月份开始,每家每户就都早早的开始为过年而准备年货。像花生,瓜子,糖果各种坚果之类的。还有米豆腐,豆腐乳,油炸等各种自家做的小土产之类的。那种忙碌而又温馨的画面现在回忆起来很记忆犹新。
逐渐淡去的“年味”一般腊月24过后,年味就越发浓烈。就要开始忙活做豆腐了,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就是家里做豆腐了。因为有豆腐脑吃,每次到最后一到工序,等豆腐花开锅以后,老妈就会把上面最嫩的那层先弄一碗给我们吃。放上一些白糖,白花花的美味豆腐脑就出锅了。
逐渐淡去的“年味”腊月26,27开始,家家户户就都开始搞大扫除。抹桌子,擦凳子,擦窗户,洗锅子,扫墙灰等,大伙为了迎接新年而忙得不亦乐乎。
腊月28,在这天农村赶集是“通集”,不再轮流赶集。在这一天集市上几乎是人满为患,大家都在为置办各种肉类年货而忙碌着。
腊月29,家家户户都忙活着贴对联。小时候我也帮过家里写过对联。在农村,对联大都是手写的,不像现在都是大批机器制作的各种花样。现在那种手下的对联不多见了。
逐渐淡去的“年味”大年夜,是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那一天,因为在这一天家务也做完了。洗完澡就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还可以放鞭炮。
除夕之夜,为了迎接财神,大人通常还要守岁到凌晨12点。爸妈还会特别交代一些新年“忌讳”。
比如在新年的第一天,不能把水倒在屋外,刷牙洗脸的水都要拿桶接着,还不能扫地,不能洗衣服之类的,据说如果不信守来年就不会顺利。当然这个有点迷信的说法。但是在新的一年,为了讨个好兆头,大都会去信守。
大年初一,在小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先是在家里吃完早点,然后就到奶奶家去拜年,从奶奶家拜完年就去村里的街坊邻居去拜年。街上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拜年的队伍,到处弥漫着欢乐的春节气氛。大家看到谁都说,拜年啦,万事如意,想多少赚多少的之类的祝福语。
在大年初一,有的地方,还有舞狮子的习俗,代表着新年一切红红火火。
逐渐淡去的“年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农村过年,越来越没有小时候的那种年味了。人少了很多,没有小时候那么热闹了。曾经热闹的乡村,如今少的恍如隔世。
小时候的年味之所以那么浓,还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冷,下雪。寒冷的天气比较有年味感。一家人围着火炉烤火的情景很是温馨。温暖的气息弥漫着十足的团圆味。而现在却很少看见下雪了,因此年味也渐渐的淡了许多。
逐渐淡去的“年味”现在之所以感觉年味淡了许多,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儿时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心境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也缺少了好多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年味虽然简单了很多。但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如今的过年,充其量只能算是放假。一过年大都是被各种聚会,各种牌局,各种饭局充斥着。要不就是面对面玩手机,一点年味都没有,传统的年味已在逐渐变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