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夫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关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
喜誉恶毁,普通人的任性而已。曾国藩太高标准严格要求了。
姑妄听之。
我也常常担心,骂我的人是不是太多了?但是,我按曾国藩说的再认真检查一下我自己:你是不是在不懂装懂?是不是在无病呻吟?是不是在欺世盗名?
答案是:我没有。
那就好,那就草船借箭。我就是那个草船,箭都朝我来吧,如果这一切都能让我们更加认清世界运转的真相。
那就好,让箭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埋首任事,发足狂奔,作品说话,事功说话,草船不说话。
言物行恒,诚身之道也,万化基于此矣。余病根在无恒,故家内琐事,今日立条例,明日仍散漫,下人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不必能成。戒之。
曾国藩天天讲恒心,讲坚持就是胜利,自己做起来也很难。
难,不意味着不做,所以要天天讲、月月讲,尽力去做。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不一样。一个是还有胜算,甚至一定能胜,一个是一定败,一定再败。
过去四十年来,我一直做不到我对自己的要求,但是我屡败屡战。我想,曾国藩在他的六十阳寿中,多数时候也是这样做的。
孙高阳、史道邻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今已养成膏梁安逸之身,他日何以肩得大事?
孙高阳,孙承宗,晚明的名将;史道邻,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匠。
曾国藩以孙、史二人为榜样,因为二人的共同点是:都是文人,都兵打仗——即做得管理,又下得一线: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冲锋陷阵;既搞得了办公室政治,又能和基层打成一片。
原因:能吃苦。
曾国藩也担心,已养成膏梁安逸之身,明天有了成事的机会怎么办?他的慨叹和刘备某个时候类似。刘备有一天痛哭,周围人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也不是阳痿了,也不是早泄了,他是大腿内赘肉多了一些。
成事的人,暂时没了成事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自己,而是坚持锻炼,保持体重,保持体能,拼命读书、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