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知识外在结构即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按照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分类,这种关系有纵向的上下位从属关系和横向的并列关系两种。奥苏伯尔据此把有意义的学习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下位关系和类属学习
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知识便构成旧知识的下位关系,相应的学习便称为类属学习,类属是将新材料纳入并整合到认知结构中适当部位的过程,使得认知结构进一步按层次组织和分化。类属学习按上下位关系的性质的不同,又分为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学习两种。
(1)派生类属学习。其特征是通过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观念获得意义,在认识结构中原有观念不发生实质性变化。这是因为新观念完全可以从原有的观念中派生出来,只对原有观念起支撑或证实作用。例如,学生通过学习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头脑中形成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概念(上位观念),再学习等腰或等边三角形是锐角和为180度的命题(下位观念)很快就获得意义,且原有观念得到充实和真实。由于新旧知识实质性内容相同,即使非实质性的特殊细节或现象相异,这种学习也很容易进行,因为新知识容易被固定,学效果既快又好。
(2)相关类属学习。其特征是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新观念获得意义,原有观念被扩充、精确分化、修改或限制。这是因为新旧观念虽有类属关系,但新旧观念不能单纯从原有观念中派生出来,例如,学生已经对平面几何中的高的概念(上位观念),现在要学习立体几何中圆锥体的高(下位观念),两者虽有上下类属关系,但高的概念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新观念不能直接从原有观念中派生出来。与类属学习相比较,相关类属学习要普遍得多,但效果不如派生类学习,是因为相关类属学习中上下位观念的相似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首先上位观念不能完全代表下位观念的意义,下位观念也不能完全蕴涵上位观念的意义,其次,上位观念所类属的下位观念之间,含义的差别也较大。
2.上位关系与总括学习
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低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边够成旧知识的上位关系。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此基础上想要学习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关键词,便会产生总括学习,通过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式学习,学生在形成概念或必须要通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获得概括性的概念时,都要进行这种学习。在总括学习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表现在上位观念与以下为环境之中,是比下位观念实质意义的概括和抽象教育观念则是对上位观念具体而特殊的例证及派生的事实,所以总括学习与派生类学习的性质是一样的,两者在实质意义上是相同的,只是学习的方向相反。
3.并列结合学习,当新的观念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既不产生隶属关系,也不产生总和我关系,而只是具有某些非从属关系或上下文关系的相似性时,两者便可能形成并列结合关系,从而出现并列结合学习,这种学习又可分为同类别并列结合和不同类别并列结合两种,如鲁班发明锯。灭火和防止铁生锈的三个条件。
应强调的是,以上三种学习的童话模式,只是凭借理论抽象来分析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过程。实际上,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它们总是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但是,奥苏伯尔提出的这几种同化模式,使我们更具体更明确地了解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内在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