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人生难得一胡适

人生难得一胡适

作者: 胡喜平 | 来源:发表于2019-03-24 08:31 被阅读0次

    对于胡适最初的印象:他是鲁迅的对手=不好的人=可忽视的人,至于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那与我有什么关系吗?后来教授《我的母亲》,哦,顺弟是个好母亲。咦,胡适竟然有36个博士学位?看样子,这个人有点本事,仅此而已。而今读了胡适的《四十自述》,才发现我的孤陋与浅薄。

    我说,人生难的如胡适。胡适的父亲胡传是一位爱国志士,他的母亲冯顺弟是胡传的续弦,比胡传小30岁,进门时胡传的长女都已经出嫁。顺弟的一生是不幸的,她与胡传虽然恩爱,却仅仅共同生活几年,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就去世了,幸而她对儿子教育的还比较成功。而胡适呢,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丧子,人生实难啊!他十几岁就离家求学,一个人辗转于各个学堂,除了母亲的期待没有任何支撑,后来甚至连经济来源也断绝。他是怎样将一生烂牌打好的呢?用功与拼命罢了。

    记得胡适初到上海学堂,因为不懂上海话,只被安排在最末等的班级,除了古文,算术和英文他都没有学过。可是后来不但升到了第一等班级,而且次次都是第一。他自己说,因为拼命学习,有一度甚至耳聋。读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胡适可以得到36个博士学位了。没有在困苦中的磨砺,没有日以继夜的付出,他自然不会打动那一所所名校,真是人生难得一胡适。

    最难得是胡适从来不死读书,他是批判地接受,理性地思索。因此才有了那一次次和朋友们在书信中的论战,帮助他走上了“白话文”的道路。听着胡适与朋友的“文白之争”,不由哑然失笑。顺应时代的需要,这还需要争辩吗?但他们是100年前的人啊,现在我们早已习惯了白话。焉知若没有胡适们的努力,也许我们还在读着“之乎者也”呢!佩服,佩服,失敬,失敬。终于在胡适的自述中,走近民国,见证了那场变革。简直为学者们的单纯所感动啊,为了写一篇辩文,就要引经据典、搜遍古籍,而那不过是他们的学余之乐罢了。

    说老实话,对于“文白之争”,对于中国文学史,我都不太感兴趣,只是感慨罢了,为那个时代,为那些人。我更感兴趣的是胡适的成长史,是他的家庭以及他的感情生活。

    在他的成长史中,我看到了一个知礼的母亲的重要性,我看到了那个23岁守寡46岁去世的女子人生中唯二的亮点。一个是与丈夫共同生活的几年,他们算得上举案齐眉;一个是她唯一的儿子取得的成绩足矣令她骄傲。虽然顺弟只是个劳动妇女,但是她用自己朴实的理念,执行着亡夫的遗愿——让小儿子读书!所以她节省自己每年为儿子多交束脩,所以她忍受继子的白眼,请求他们送胡适外出求学。有这样的母亲,是胡适的幸事了。

    胡适从小就是个乖孩子,乖乖读书、发奋读书,可是这样的乖孩子竟然也有走上歧途的时候。那是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周围是一群失意的革命党人,每天在一起不是喝酒就是打牌,直到某一日他因为大醉进了巡捕房,才幡然醒悟。然后努力考取留学生,出国学习去了。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每个孩子在青春期都会有一场胡闹,经历过、及时反思的,也许就会借此走上人生巅峰。成长中的朋友很重要,和谁在一起也许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唉,我要如何教育自己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呢?

    关于感情,这本书中没有涉及到。我在网上查到胡适的妻子,是奉母命而娶的小脚太太。对于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文学革命先锋,这样的妻子难免有些不如意,但是他们竟然和谐到老,在这一点上,胡适也很难得啊!

    书读完了,反而激发了我对胡适的好奇,有时间一定要找来其他的文字继续了解他,因为人生难得一胡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难得一胡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yy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