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今日,少言,多图。
上午一二三节,六年级语文组大教研。
课题: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山中访友》以文带文课。
班级:六年级四班。
上课人:曾文莉(教研组长)。
听评课人:全体六年级语文老师、周苗苗和宋春花老师。
计划备课。
1.曾文莉老师初备,教研组集体修改。2.完善初备方案,提交宗老师,听取意见。3.据宗老师建议,再次修改,完善教案,准备试讲。
宗老师的核心建议——
《山中访友》段落比较多,可不可以用较短的时间抓典型渗透策略指导,教会学生读这类文章,然后运用策略带文阅读。
以文带文,关键是中选准带文联系点,你想教给孩子点什么!
感觉前面这部分处理碎了点,后面会时间很紧;以什么联系其两篇文章不是很明确,为什么再拓展一篇看不大出来。
课堂。
对话 小结 构建思维导图 自主阅读 沉浸教研。
课后,我们就课堂的教学目标、实施路径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各抒己见,唇枪舌剑,最终达成了基本的共识。
《山中访友》以文带文课基本教学策略
1.以思维导图为抓手,梳理文章思路,直切核心段落(四、五段)。
2.学习第四段,围绕“作者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一目标,进行教学互动。(此处尚有不少疑问,还需要深入的探索。最大的问题在于互动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对此目标的认识,认识到何种程度,以怎样方式巧妙地引领学生感知。)
3.学习第五段,仿照句式说话,尝试着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此处需要教者精心设计说话的内容,一要由浅入深,二要丰富多样,三要耐心等待,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想象的时间。)
4.过渡,引入另一篇文章《月光下的探访》。(预计15分钟内完成)
5.自读。放手,让学生根据学到的方法,体会这篇文章的作者又是如何运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具体的“点”的设计,如何体现自下而上的提高?)
6.尝试性写作,比一比谁的想象和联想,更能打动人,吸引人。
当然,这样的共识还存在诸多问题,尚需课堂的检验。不过,总算迈出第一步。
上午教研结束。中午时分,我到班值午休,正巧遇到曾文莉老师和我们班的几位同学交流。一打听,原来是曾老师正和他们交流第一节课的“听课心得”。
一节课怎样,学生们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了解他们的心声,有助于教学设计的改进,有助于课堂效益的最优化。曾老师,特别值得我学习。
以文带文,我们刚刚起步,困难不少,困惑挺多。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行动,突破自我发展中的瓶颈,实现成长的诸多可能。
新学期,希望我们的教研组能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新学期,希望我们的团队,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如蜗牛一般,不急不躁,不悲不馁,如犟龟一样,为理想信念执著前行。
犟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