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山徒步旅行记

深山徒步旅行记

作者: Juliekalaz | 来源:发表于2020-10-29 16:01 被阅读0次

    题记:这两年老家都是先开车一段路程,再步行进山祭祖,一天往返即可。遥想当年跋山涉水,夜宿深山已成追忆……

    记得第一次进六桂冲做清明(我们那里的客家人可以在整个农历八月祭祖扫墓)还是高考刚结束,荏苒年华,九年过去了。难得今年国庆节回家,便有了这次与家人的大山坳徒步旅行记。

    早饭后,三轮车载我们到乌珠庙前,我们按照往年的习惯进庙烧香,拜过卢氏娘娘,然后一边听老爸讲卢氏娘娘的故事,一边开始步行上山。

    直通到马头岭顶的路比较宽,但也是弯曲陡峭,十分险峻。在岭上俯瞰岭下的“人间烟火”,之后,我们便转过岭上平地,向大山坳深处的六桂冲进发。路变成了羊肠小道,盘山绕岭;山下文明,也渐渐离我们而去。

    一路山花烂漫,山泉无数,山溪清澈,流水淙淙,“声喧乱石中”。我们饶有兴趣地重拾那些“野货”:五指毛桃、火柴籽、布惊、苦斋菜、棠梨、捻子、蛇泡、糖罐、一点红、乌心鸡屎藤……因为在城市呆久了,这些小时候熟悉的野生美味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正如乡村与深山,对于我们已经是既亲切又陌生了。

    途中前后扫了两处墓地,都是杂草丛生,好不容易找到墓碑,割去杂草,祭祀一番。第一次见到拇指般肥大的毛虫、枯瘦细长的竹节虫,想来这里人迹罕至,它们正好“养精蓄锐”。站在墓碑方向往前看群山,只见十分清秀。我们年轻人看不出个所以然,老爸则把风水术语信口拈来,我们也就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客家人历来崇信风水,爷爷熟谙堪舆术,老爸还懂个大概,可惜到我们这一代便“失传”了。

    第二块墓碑所在高山位于一户人家屋后,上山之前,我们就在这户人家家里休息。妈妈将饼干和红包塞给户主的小孩,我们则毫不客气,将他们的茶水和刚煮好不久的米粥几乎喝光。小孩子们脸上脏脏的,光着脚丫,系着一只石蛙在玩耍。他们有毛色发亮的狗,吃谷子的鸭子和一窝小鸡仔。

    我们挺着疲惫至极的身躯,终于赶在天黑之前到达六桂冲同年舅公的屋子,我们要在这里吃晚饭、过夜。他家离最后一块地比较近,因此成了我们每回来做清明的落脚点。

    恰巧没有电——发电处的沟里没水了,所以一晚上都是黑乎乎的,只有煤油灯的亮光。没想到这么多年了,文明世界的电还是没能通到这里。屋外可见黑黝黝的群山轮廓,天空只有三两颗星子,四周满耳的虫鸣。

    我们一个个轮流洗澡,妈妈做饭,老爸和舅公聊天….家里还有舅公的一个媳妇和小孙女。儿子去捕鸟了,白天扛电线柱,看来不久以后这里会通上电了。据老爸说,这家是全冲最富裕的,还有个儿子做上门女婿去了。舅公原来是队长之类的干部,好几口小酒。这回我们除了自带菜,以及额外送的猪肉外,爸爸还塞给舅公“买酒钱”…..我们只能以这种方式表示感激,因为在这深山里,哪里才能找到地方住上一晚呢?邻近舅公家还有一两户人家,但很多人都搬到冲外去住了,舅公家不久也会搬走。最近有报道说,过去10年每天消失80个自然村,离开是一种趋势,更何况这里还是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呢。

    经过一夜的休息,我们又迈开几乎迈不动的双脚,向最后一块地进发。清晨,更觉得“岩壑静、万尘空”,群山雾气缭绕,仿佛仙界。我们经过陡峭的山崖,崖下沟谷极深;渴饮山泉,摘野生猕猴桃,过黄草山、山茶地,拨开竹林,穿过竹山,十分惊险地闪过因受惊飞越而过的骡子…..四周静极,蛩声细细。前面男士用镰刀开路,劈开挡路的杂草和竹子。我心里生怕,只敢走在中间,想象着巨蛇、野人、杀人犯窜出,可怎么才好?这样的冒险,怎么越长大越害怕。

    舅公有好几年没上山了,开始给我们带路,走到一半脚软了,坐下了几乎起不来。我们看着心寒,要他别跟来了。但休息一会,他又固执地坚持同来,直到我们开始钻进根本看不到路的竹山。钻到半路,我们听到“喔喔”的人声,惶恐间屏息细听,断定应该是舅公向我们喊话吧,也许是生怕我们迷路。

    去程让人觉得十分遥远和艰难,妈妈好几次陷进深草坑里,或者爬不上狭陡的坡坎。而当我们钻出竹林,回头一望,真是不敢相信,那茂密的丛林也有路,我们已经爬上那么高的地方?

    这最后一块墓地位于枫木山顶的一块小平地上。据老爸的风水说法,平地背靠两个“眼角峰”,山峰两边是蜿蜒而下的“纱帐”,平地下即是山谷,眼前山峦起伏,视野开阔,可远眺山外盆地密密麻麻的房屋,掩映在迷蒙的雾气中。祖先远离尘世的繁华与喧嚣,隐居于此清静之地,真是莫大的福分。难为爷爷当年如何找到这块地,更难为爷爷开路——真正明白了,原来这世上真的原本没有路。做个风水先生不容易,必定要爬山越岭,披荆斩棘,才能发现绝美的风景,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呢。想到爷爷当年还从这里扛木头回去搭梁盖房子,那又是一种怎样的艰辛和毅力啊。

    回到舅公家里喝了两碗粥,就赶紧准备回程了。看着舅公挺不舍得的样子,他老人家会不会想,我们下次会是什么时候来呢?这山旮旯里难得见到外面的人,老人每天又是怎样度日?白天到附近捡拾榛子、板栗,料理一下油茶树;晚上有电或许可以看看电视,没有电时,便在黑暗里坐着,对着绵延的群山黑影,抽一会烟,就听着虫鸣早早睡了。这里没有手机信号,是无法与外界保持联系的。我们的手机在这里,只能放些储存的音乐,原来以为可以消除一下四周的沉静,却反而衬得这大山更寂寞。

    回程更觉疲惫。走了两天山路,脚掌极疼,仿佛迈不开脚步了,坐下便不想起来,坡陡处还不断打趔趄。但大家都拄着棍子,脚蹬解放鞋,坚持着,真有点“红军长征两万五”的范儿。路上竟然遇到回家的舅婆,包着头巾,背着布袋,身材矮小,却敢一个人走山路。一路开过不少摩托,闪让时看着都令人害怕,这么窄的山径,又陡又多石头,路边多是山谷,他们不仅敢开,还载东西、载人,甚至“咆哮着”涉水而过。希望他们的闯劲能够给这深山带来一点变化吧。

    到达马头岭顶,已是黄昏,终于又看到代表文明的房屋和灯火了。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很强烈,正是: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想到刘晨、阮肇和“烂柯人”的故事,城市的繁华和沧桑巨变,与深山的了无人迹和缓慢节奏,对比真是强烈啊。心中一种苍凉和怅惘的情怀不免油然而生,回头再望一眼身后的茫茫大山,“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快到山脚时,四周已一片漆黑,只有我们的棍子触地声,虫鸣,以及手电筒的光。到乌珠庙下,三轮车已在等待我们了。终于到家时,才发现我们走路都得一瘸一拐的。妹妹还发高烧,竟然坚持过来了,她自己都说是奇迹。

    我们在“文明城市”呆久了,进深山密林都觉得有些后怕。下一次若有机会再去,也不知是何年何月了。只怕“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但祖先在深山里,也给了我们前去探险的理由,不知我们的后代还有没有这份兴致呢。

    2012.1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山徒步旅行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dn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