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

作者: 小时光吖 | 来源:发表于2022-04-07 20:46 被阅读0次

    齐帆齐微课

    晚饭后去散步,迎面走来一个人,独自到散步,回去的路上,我礼貌性地露出微笑点头表示招呼,而先生视如无睹,擦肩而过。

    迎面走来又擦肩而过的是先生的妹夫,正是他那个瘫痪妹子的丈夫,妹夫每天饭后也会独自一个人去散步。

    我问先生为何不跟妹夫和解,也许和解了,你妹子就不至于这么痛苦,至少心灵上。

    先生依旧不赞同我的观点,仍旧怨他不该把妹子送去了敬老院,仍旧怨他只顾自己逍遥,不把妹子放在身边照顾。

    我说妹子瘫痪,最有压力的是谁,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双重压力最大的还是你妹夫,他受不了压力,不想病人在人身边,再说请人也是难,有些事情不能强求,退其次为你妹子考虑,你不强扭着来,两家不翻脸,总更好些。

    你们这样翻脸,所有的怨还是转到你妹子身上,两家没了沟通,他心里也有苦,愈是一句话都不愿跟你妹子说,何苦呢。

    先生很反感地告诫我:以后不要再谈及这个话题。

    可这事我偏偏就耿耿于怀。

    清明时回家,一家人饭桌上惟独少了姑子,去年是婆婆亲自照顾,但终究人老了带不动了。

    又谈起姑子:今天怎么没有打电话回来呢?往常是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打。

    上次打电话给姑子的时候,我问她过得还好吧,平静下来了吗?

    她回答说能怎样,还不是过一天算一天。

    是啊,一个除了嘴巴会吃,什么都不能做的人,又能怎样呢?

    我常常接到姑子的视频电话,那里常常信号不好,有时我也忙,对于信号不好的通话又着急又无奈。

    她的境况很令人伤感,也许受这些情绪影响,我会听一些相关的书箱,樊登读书解说阿图.葛文德写的《最好的告别》,里面有一段话:

    虽然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人们往往习惯性地避谈这样的话是。

    而作者阿图,他一直在思考死亡这个话题,作为一个见证太多生命离去的作者,他告诉人们,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阿图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观点,他不赞同临终时给病人极其痛苦的治疗抢救,他认为:挽不回来的抢救是种伤害,他不认同人们用常规的方式度过余日,他认为人们应该更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阿图的书中讲到养老院,他发现养老院缺失的元素仍生活本身,那里只提供一个安全保障,不让你干这个,不让你干那个,那里的人 只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等死,数着自己还有多少天时,他们无助、害怕,没有希望,与社会隔绝。

    所以阿图提倡给养老院注入一点活力,比如说给老人养猫,给他们一些活力,一些责任,一些动力。

    这样的养老院是不是变得更好呢?

    有一次信号稍稍好些时,我跟姑子通上了话,我说你有电动轮椅,可以试着洗洗衣服(用洗衣机),可以晒衣服,可以洗自己的碗,你可以试着力所能及地做点事。

    她说摔倒了怎么办?而且院长也不让做。早七点起床,晚六点回房,一天大半时间在房间里孤独地度过,夜深时有生理上的问题也没人协助。

    是啊,我的提议对于姑子来说,也许是画饼充饥。也许,力所能及地让她做点什么,可以给她的生活带来些正常的生命元素和动力。

    但提议毕竟是提议,不是我说了就能做的,也不是姑子一个人想做就做得来的,和要有环境配合才行。这些,又有谁帮她呢?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都这样了,就不能都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跟随着娘家人带着对男人的怨责,没一点精神的盼头,没一点精神的安抚,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走完人生,有多伤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告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ds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