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5_丁克梦碎_01_备孕_03_奥运会_03_流动大军

15_丁克梦碎_01_备孕_03_奥运会_03_流动大军

作者: 蜗牛黄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17:45 被阅读0次

    北京做为首都,对很多外地人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它像强大的磁铁一样吸引着各方来客。外来人口多了,城市建设的进程加快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比较大的管理问题。毕竟几百万流动大军,跟欧洲的一个小国人口相当,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压力可想而知。特别是奥运会在中国就像政治任务一样,容不得半点差池。所以在2004年北京市政府就邀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专家,组织了一个调查组,希望他们根据调查结果给出合理化的建议,看如何能使流动人口的管理更科学、更规范,同时成本代价最小。

    对于国家来说,人口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人口作为主要劳动力和生产力衡量的标准,更是重中之重。加之中国古代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逐渐发展的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也使得人口统计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户籍管理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并随着朝代更替,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它是与土地直接联系,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户籍在中国起源很早,源头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又将之与军事编组相结合,五家为保,十家为连,行“什伍连坐法”。

    秦统一后,使黔首自实田,遂系田亩于户籍。汉代定户律,各地八月“案户比民”,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收人口税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据。户籍这时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汉户籍三年一造,谓之“大比”,并三年上计一次;每年征赋前的校核谓之“小案比”,属经常性登记统计。

    唐代也是三年一造户籍。由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记入“手实”;里正据手实造籍。官员按各户资产多寡、丁口强弱量定户等(户分九等),据以征收户税。上计已改为一年一次,两次造籍中间年份按各年呈报的手实注于籍册,相当于异动登记。又为防止低报丁龄、伪报病老等,由官员检阅人丁形貌,称“团貌”(三百家为一团)。户籍制度趋于完备。

    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征收赋税渐以田亩为主,户籍遂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客户,并按土地多少分别户等(农村分五等)。同时,设置各种单行的田亩帐册图簿,地籍逐渐从户籍中分离出去。宋取消人口税,仍征丁口之赋,差役也按丁抽派,因又有丁帐、丁口簿、五等丁产簿等单行户籍,均只计男口。王安石主政时行保甲、完税诸法,许多地方又取消丁帐等,改设甲册,并作抽练兵勇之用,亦常作为催科、征赋之据,但亦限于男口。

    宋以后,金的户籍登记包括男女老少,较宋为全面。元代则户类、户等复杂,户籍制度颇乱。

    明初整理户籍,进行人口普查,颁发户帖,登记户种(民户、匠户等)、原籍贯、现籍贯、居住地、各口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等,相当完备。又在户帖的基础上建立黄册,除记录户帖项目外,并列徭役税粮科则。黄册十年编造一次,十年内的变动也登录,借以调整赋役。地籍则另有鱼鳞册,与黄册并行。明中叶实行一条鞭法后,大部分赋税都按田亩征课,鱼鳞册更为重要,黄册改以户籍为主,但这时仍有部分税银按人丁征收。

    清初,户籍散失。顺治初,为征收丁银,行户籍人丁编审制度:将户籍分为军、民、灶、匠四类,以户为单位核登丁口,三年(后改五年)一造丁册,其他人口不备载。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以后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其后逐步实行摊丁入地,丁银全部并入田赋,人丁编审作用消失。乾隆五年(1750)首令岁奏民数,次年规定通过保甲系统统计男女老少全部人口,保甲成为户籍管理的基础,一直沿用下来。这时,户籍已与赋役无关了。清代的户籍制度多沿袭明代旧制,但总体来说要比明朝时期宽松一些。到了光绪年间,户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统治者参照日本警察,成立了警察局这一机构,同时发布巡警清查户口条规,又制订了户籍法,并依此进行人口普查。这时的户数调查变成了由门牌号编订,门牌号一经确认,中间如要搬家,需要向巡警机构另行报备注册。这样的户口清查与以往大不相同,由此观之,警察制度已经取代和改变了以往的户籍制度,户籍管理日渐走上正轨。

    到了新中国,我国的户籍则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1958年以前,自由迁徙期:着重强调户籍的登记管理职能,并不涉及公民的自由迁徙与利益权利的分配等问题。

    2、1958年开始实行城市和农村户口的分裂登记,严格管理城市户口。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特别是乡城流动。

    3、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着重强调户籍在相关的利益分配方面的功能,与公民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多福利权益与户口相联系。

    但这时户籍制度仍然延续古代户籍制度的两大功能,登记和管理,但是不同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需要的人群不一样,初期发展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中期商业推动,引进了大量个体户;最后推进产业升级,又倾向于高学历的优质人才。城市户口,尤其是特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在于其与许多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及公共参与联系在一起。户籍制度一直扮演的就是城市调控人才需求的工具,城市利用户口政策吸引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

    看来今后户籍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要将人从户籍的捆绑中解放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自由择业、自由创业,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国民不用一年一度迁徙,把钱都花在大城市租房和买房上。城乡同步,都能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文明成果,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_丁克梦碎_01_备孕_03_奥运会_03_流动大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ef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