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儿下午开始,村庄里家家户户开始了年末最后一次大扫除。
我家也是一样,一个小家就是大家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缩影。父亲带着年幼的我,里里外外,上上下下,不留死角的清理干净。接下来就是烧浆糊,贴春联。
祖母和母亲则是在家里,忙活着祭祀用的一些东西和年终的晚饭,在那个年代,这种规格的饭菜一年只有两次,分别是年三十儿的晚饭和大年初一的早饭,当然主食必须是饺子这其中也可能有纳福迎新的意欲吧。
当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接近傍晚了,母亲摆好祭祀用品,丰盛的饭菜上桌,便叫着父亲,可以放鞭炮,开饭了。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鞭炮的爆炸声,这个声音在这个时候从千家万户传出,组成了一首优美动听并且华丽的乐章。
吃完了年夜饭,一家人围在一起---熬年,有些地方叫守年夜。按照老人的说法,之前家里各个神位的神在腊月二十三都回天庭述职了,年三十儿这天会重新派来新的神,晚上要查人口,所以这一天晚上不能出门,不能串门,也不能早睡,因为睡着了就查不到了。
在这一刻,也还有人在忙活着,准备着接下来几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的吃食,也还有人在赶制新年的新衣服,因为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传下来的规矩,初一到初五不能动刀,剪子,针线等等,否则会一年从年头忙到年尾。这个规矩,我个人觉得迷信的说法应该小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说法也就只能在北方,因为过年那几天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寒冷,食物能存放得住,若是在南方,估计第二天就馊了,那个年代没有冰箱啊。
至于说忙完了所有事情的人们,一家人在一起,聊聊今年的收获,又或者有哪些不足,明年该怎么做,明年的秋粮会种些什么。父亲在这一刻则是讲一些故事或者道理,又或者说兴致来了,会用笛子吹几首革命的曲子,直到年幼的我眼睛实在是睁不开了,才算了事。
这时候的我也顾不得有没有谁来查人口了,睡觉才是最大的事,因为在一觉醒来的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炕头上会有思慕已久的新衣服,还有为数不多的压岁钱,最主要的还是那丰盛的早饭,主食还是饺子。
吃饭前和年三十儿一样,先是摆祭品,祭祀各路大神,然后就是放鞭炮迎新年,一切都搞好了,才会吃饭。小村里的各家各户都是一样,鞭炮声此起彼伏,一般要持续几个小时。
吃完饭,把祭祀用的祭品收拾好了,就要跟着父亲去拜年了,年初一走本家,初二走舅舅家,初三以后才去其他亲戚家,见到长辈要磕头,见到平辈作揖,这也是早年间留下来的规矩,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都慢慢的淡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