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创新9原则,最早来源于2006年5月,时任谷歌产品搜索和用户体验副总裁的迈耶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阐述谷歌的九条“标语”,被称为“谷歌创新9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了选人理念(原则3)、工作方式(原则1、原则2、原则4)、创新理念(原则5、原则7、原则8)、做事风格(原则6和原则9)等。
迈耶所提出的9条原则比较完整的概括了谷歌一直保持创新的“秘诀”。这9条原则不是谷歌官方的制度和规范,实际上体现了谷歌做事情的理念和价值观,是谷歌企业文化的体现。
1、原则一:创意来自于每一名员工
创新是所有人的职责,很多企业也经常喊出这个口号,但谷歌是实实在在的把它落地了。
谷歌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内网,在那里,每个员工都可以发表新的创意而被所有人看到,这很像一个投票站,所有员工可以针对每个创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谷歌很多好产品的想法就是从这里产生或者得到灵感
2、原则二:团队共享个人工作点滴
每个想法、每个项目,甚至细到每项任务,在公司内网所有人都可以看到。
谷歌的员工在内部网站分享大量信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公司的一些生意和大的事件。
每周一,所有员工都会写一封邮件,列出5~7条自己本周要做的工作,谷歌会把这些邮件关键信息罗列出来,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分享信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员工“偷懒”,因为你的任务对所有人都是透明的,“逼迫”你努力完成制定的目标任务,这类似于互联网企业的OKR管理。
针对这一条原则,让我想起了谷歌前高级资深研究员、腾讯前副总裁、我非常崇拜的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在谷歌工作时,经常在谷歌内网写博客,系统性连载了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他在内网写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在分享他的工作。
吴军当时在谷歌是负责中日韩语言的搜索,这项任务需要用到大量数学模型和算法,他就把他的工作思考和理解分享了出来,后来他把这些博客内容整理后,写成了一本畅销书《数学之美》。
反观很多公司,员工之间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很少在组织内公开分享,只有项目组中相关联的同事才有可能会共享个人的工作,对于核心工作,更是藏在手里,不利于组织之间知识和能力的链接,难以形成更大的价值。
3、原则三:将好头脑招致麾下
谷歌喜欢招聪明人是业界众所周知的,相比起经验,谷歌更看重应聘者的头脑。谷歌的招聘广告语“你很聪明吗?我们在招人,来谷歌工作吧”。
谷歌曾经有一道招聘题目,直接通过广告牌挂在公路边上,更是让谷歌只要聪明人的理念在求职者中广为流传。
2004 年 7 月,谷歌在硅谷的 101 号公路边竖立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用于招聘。
内容超级简单,就是一个以 .com 结尾的网址,而前面的网址是一个 10 位素数,这个素数是自然常数 e 中最早出现的 10 位连续数字。
能找出这个素数的人,就可以通过访问谷歌的这个网站进入招聘流程的下一步。
看起来题目好像很简单,实际上是一道算法设计并通过编程实现的题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这当然是谷歌招聘的一种宣传和策略,它采用这种方法,把不够聪明的人第一步就挡在外面,能把这道题做出来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到谷歌面试的环节,进入谷歌面试之后还有大量比这更复杂的题目,它全面考察应聘者的大脑是否聪明以及能力情况,而不是太关注应聘者过往的工作经验。
4、原则四:员工有追求梦想的自由
“员工每周有一天‘自由日’。谷歌一半的新产品来自这‘20%时间’。”
“从2000年开始,谷歌允许工程师每周花20%的时间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并且相信他们能创造出有趣的东西。”
在谷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位计划去西班牙旅游的工程师,发现自己无法获得即将入住酒店的近景,因为所在街道太窄,街景车进不去。
后来他改装了街景摄像机,装上特制的谷歌三轮车,用于汽车进不去或者不让进的旅游景点拍摄。
对于这条原则,大部分公司是很难学习的,每周20%的时间是一个不小的时间段,如何保证员工在这20%的时间不是浪费甚至是“偷懒”,而是在激发自己的创意,只有在谷歌等极少数拥有大量聪明、自律的员工才能做到,绝大部分公司不具备这个底层因素,简单的照搬学习可能会得不偿失。
但是有一个理念是可以参考的,就是如果让员工满负荷工作,甚至是“996”或者“007”忙于具体事务性的工作,企业确实难有创新思想。
所以,给员工适当放松的机会,尤其是那些需要高度创新的岗位,更应该给他们更为宽松的工作要求和更高的自主性,这样企业才会更有创造力。
5、原则五:创新不需一步到位
“谷歌在公开发布新产品前,经常在早期进行小规模测试。” 迈耶告诉工程师们:“谷歌的做事方式就是在‘谷歌实验室’发布初期产品,然后反复学习市场所需,打造优秀产品。这种实验的好处就在于你永远不会和市场太脱节,市场会把你‘拉回来’”。
这一条原则在我们前面文章《迭代开发——让产品快速上市的好方法》(点击链接跳转)有介绍,实际上就是产品创新可以使用迭代开发的方法,这已经在很多互联网和软件公司中使用,本文不做详细介绍。
6、原则六:用数据说话而不是感情用事
“开会的时候不要说‘我喜欢怎样怎样’,要用数据说话。”“有些公司认为产品设计是艺术,谷歌认为设计是科学,而不是关乎你是喜欢这种美感还是那种美感。一切都落到数据上。对1%的消费者做实验,在两周时间内哪个设计用户满意度最高,我们就发布哪个产品。”
用数据说话,现在已经是很多公司的共识。
“感觉、估计、很多、大量”等词汇,如果还用在交流甚至是汇报中,是不能作为决策依据的。
为了便于企业做决定,领导希望看到的是一些量化的信息,而不是大量定性的信息。
如果信息还处在定性阶段,那么后续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和完善数据,如果确实难以获取到数据,也要标注原因,并采用合理的逻辑推演。
当然,不是任何情况和场景下都有数据,但是“用数据说话”的理念深入人心的话,可能比单独获取到某个数据更有意义。
7、原则七:创造力需要约束
迈耶在演讲中提到:“让员工在有所规划、遵守规则和有时间约束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这是我最喜欢的原则。很多人认为创造力是一种不受牵制的东西,但是优秀的工程师都靠约束成功。他们总能跳出框框想办法,说‘我们知道你说这不可能办到,但是我们打算通过这样,然后那样做成。’”
我们经常讲,创新需要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但并不表示创新是无拘无束完全自由的行为,它还是需要被适当的管理。
事实上,管控创新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创新更为重要,创新本来成功率就不高,不做任何风险管控的创新,带来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因此创新是需要以合适的方法进行管理的。
任正非曾经说过,对于从0到1的原创性创新,难以定指标,也不宜做过多的约束,但是对于工程技术研发、实施等工作,虽然也有创新的成分,但是这些创新的结果是可以衡量的,应该有明确目标,是需要进行管理和约束的。
8、原则八:考虑产品使用和用户而不是赚钱
“提供使用简易而让用户一见倾心的产品,利润将唾手可得。我们相信只要聚焦在用户身上,钱自然就会来。在互联网生意方面,如果你的产品足够成功,足够有必要,人们就会订购,或者就会有足够多的用户而引来广告上。”
这一条原则虽然谷歌提出来的,很适合互联网企业,但实际上,这条原则适用于所有企业。
这条原则我个人认为对于境界比较高和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可以考虑成为企业的经营理念甚至信仰。
好产品和好服务,最终是不会缺客户或者用户的,到时赚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道理不言自明。
对于初创公司和小公司,生存还是第一位的,此时优先考虑盈利活下去,在活下去的前提下,再逐步专注在产品和服务上。
9、原则九:不要轻易抹杀一个项目
迈耶在演讲中最后提到:“总有一项好的特质是可被保留的,谷歌CEO施密特曾经对我说,任何足以进入‘谷歌实验室’的项目必定具备一些有趣的特质,就算市场还没有反应。
我认为这说得很到位,打磨产品以适合市场需求应该是我们的工作。
迈耶演讲中提到的最后一个原则,是指谷歌也不是每个项目都能成功,即使失败的项目,也不是一无是处,其中肯定也有闪光点的地方。
如何从哪怕失败的项目中找到其中的闪光点,在前面一篇文章《项目复盘——助力产品研发能力提升的利器》(点击链接跳转)中介绍了项目复盘。
对项目复盘,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项目,是公司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提升非常好的方法,是产品打磨必不可少的途径。
(来源:世界经理人,作者:揭应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