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亲至疏夫妻,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细想下来,夫妻是两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自然说是“至疏”了。但同时,一纸婚书又让他们成了最亲密无间的人,父母和儿女都不如夫妻之间亲,所以,他们又是“至亲”。
这样至亲却又至疏的两个人,如果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各自的力不朝一个方向使,他们的婚姻,会呈现一个什么状况呢?
1、留沪
小华和小艾是贵州人,两人两是28岁,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小华长得高高大大,颜值不错,加上脾气温和,对小艾也十分照顾,经常给她一些生活上的帮助,还每天接送上下班,日子长了,两人顺理成章成为恋人。
一次,小华以前的一个朋友从上海回到老家办事,见到他们后,提议两人到上海看看,小艾十分动心。平时在生活中,小华基本都是依着小艾,这次也不例外,请假以后,就一起和朋友到了上海。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发展自然不是贵州可以比得上的。站在大上海的街道上,看着身边车水马龙和来往不绝的人群,小艾觉得自己以前完全是井底之蛙。她当即决定要留在上海发展。
她的这个决定让小华十分意外:只是带她来玩玩,见见世面,怎么就要留下来了?但是,小艾根本不听他的劝阻,开始到处投简历、面试,并且在不久后还真找到一份销售的工作。
在小艾的坚持下,两人辞了在老家的工作,在上海租了房,小华也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
转眼就过了3年。这3年当中,小华的家人不断催两人结婚,小华也向小艾提出这个要求。
可是,小艾认为,上海的大环境比老家好,但同时压力也更大。她清楚地知道,男友和他家人在他们结婚之后,肯定就会接着让她生孩子。
在小艾心里,并不想太早结婚生子,而是想在事业上取得一些成就,稳定下来以后再考虑成家和当母亲。只有那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
2、买房
一次,小华的那个朋友约他们一起去看房子,他打算买房了。
在售楼中心,小艾看到房价比他们来时涨了很多,不禁动了心思:房价涨这么快,不如咬咬牙买房!于是,没和小华商量,她就刷卡交了1万元的定金。
这个做法,再次让小华万分意外。他们两人的收入都不算高,除去房租和生活费,这几年也仅存下五六万元,怎么交得出百来万的首付?
但是,小艾说,房价涨这么猛,现在不买,以后更不可能买得起了。现在先买下来,以后要住要卖都可以。并且,她还说,不买房是没法结婚的,也更不可能生孩子——总不可能带着孩子到处租房住吧?
听她这么说,小华虽然心里不乐意,但还是把她的意见向家里人转达了。
未来的儿媳要求买房,小华父母觉得这个要求也不过份。老两口拿出一辈子积蓄,还找人借了些,把首付凑够打了过去。
房子买下来了。小艾没有食言,和小华领了结婚证,两人成了夫妻。
3、矛盾
买房以后,小艾一心放在工作上,想尽快取得一些成绩,为留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打基础,但小华却不时提出,他想回老家去。
小华说,两人从小都在老家长大,他对家乡有感情。再说,朋友家人都在那边,有了孩子以后,老人也能帮着照顾,压力会小一些。呆在上海,他总觉得压力太大,同时也不习惯这边的生活。
但是,小艾却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人只有趁年轻努力拼搏,为自己,也为以后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然的话,老了以后想再努力都没机会了。
小华十分不满小艾一次次不听自己意见擅自做各种决定。他说,就连买衣服,他都没法挑自己喜欢的,完全由小艾做主。
对此,小艾说,主要是因为小华自己买的衣服穿上不好看,自己帮他买的要比他买的好。
点评:
面对小艾如此强势,小华说,希望小艾以后做事多考虑考虑,不要忽视他的意见。每一次重大决定都是一个人而且很快就决定下来,在两个人的婚姻中,他毫无存在感,一点地位都没有。
仔细分析,小华坚持回老家,一方面应该是在上海买房的钱,是伸手向父母要的,是啃老来的钱,对父母有亏欠之心。如果回去定居,这房子卖了,不仅可以还掉父母欠的债,在老家再买一套更大更好的外,还有剩余可给父母养老;另外,他还想改变在这段婚姻中他丝毫不受小艾重视的现状。
其实,小艾之所以强势,也是因为她心里没有安全感,所以,才想把一切都掌控在手中。
在小艾心里,一方面认定小华不求上进,安于现状,和自己追求更高生活境界的理想相差甚远,所以,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来达成这个理想;另一方面,她又确实对小华有很深的感情,乐于看到小华对自己言听计从。
不过,每次都通过擅作主张逼小华听从,这样下去,就不担心小华忍无可忍?
在哪里定居并不是主要矛盾,只是小华开始反抗的一根导火线。他们最主要的矛盾,还是沟通不足,感情出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