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扫地、拖地、洗碗、擦桌子,在多数孩子的眼里这是一件比较枯燥无聊的事情,在多数成人的眼里也只是件躲不开的工作,由于带着非做不可的心态,无奈、烦恼就来了,所以导致大多数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心不在焉,更别说做得细致、专心。
没有人喜欢做枯燥的事情,但如何把枯燥、必须做的事情,变得有趣、好玩?我把问题交给了孩子,孩子们建议用游戏的方式来解决。所以就有了“厨房里的游戏”这个项目,项目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枯燥的事情中玩出创意,玩得开心,还能在做事效率、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自我反思中获得进步。
这段时间,孩子们的游戏已经从“寻找最认真的神秘人”;到“追捕猎兽”;再到“潜伏海底”,到现在开始分两组,分别玩“滑雪战士”、“倒计时蜘蛛怪”等,游戏名字在不断改变,但游戏的目的没有变,让孩子在团队合作,眼里有活,认真踏实中总结反思,慢慢能看见孩子积极主动、互相协作、与同伴友好对话、效率、对细节的观察上有了进步。
G年龄偏小,扫地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和心情,随心所欲来操作,想扫那里就扫那里,有时扫过的地方不断重复打扫,有时有些地一直都没有机会打扫过,地没有办法打扫干净,但却又不愿意按照老师所说的做事顺序和流程去做,做事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下。
这些天观察G,发现他扫地开始有了章法和效率,我问G是怎么做到的,他告诉我,最近他在玩“垃圾车”的游戏,他把自己想象成司机,每天都需要开着一辆垃圾车来打扫卫生,在马路上开车都需要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开,不能乱开,这样才不会撞车,当G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扫地开始从一个方向有顺序向另一个方向打扫,垃圾车还需要把垃圾集中在一起,倒进垃圾站里,有了固定的流程,经验就有了不断迭代的可能,效率自然慢慢提升了。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当成人说了很多大道理,以为孩子听能明白开始照做,却发现他屡次只答应,却做不到的时候,很有可能是他听不明白我们成人说的大白话,但当我们想着要不要多解释一点给他听,希望他听明白的时候,发现他眼神游离,完全不在状态。这时我们会觉得生气、愤怒,把责任归咎给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但在孩子那压根不知道我们都说了什么,反而是我们表现出了的情绪被他全盘接收,到头来发现孩子本事没涨,脾气倒涨了不少。
讲道理成了成人的专利,但儿童的世界却是鲜活的,他听不懂道理和概念,如果没有形象的比喻,没有好玩的体验,道理在他那里只是一堆的符号,没有任何的意义,更不可能带给他实质性的成长,想要孩子成长,需要成人先变得好玩、有趣,才能进入他的世界和他一起玩,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