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奶奶今年94岁了,她儿子也显老态,不过精神还好,能酒能烟,清瘦如往,只是脸上的折皱明显多了不少。相比她老婆,没人相信,用天差地别形容绝不为过。如新媳妇,仍水嫩有形。
我很多年里没见叔了,他们的生活早已是退休的养老休闲,无忧无虑。今晚在镇上偶遇,纯属巧合。
我晚饭后很无聊,先把澡洗了,而后看天,仍未黑尽,我决定出去走走。骑上我的小单车,从东溜到西,又从南往北走。一来二去,路人稀疏。在东面路上,我被眼尖的婶婶看到了,她还向叔叙述看到的人是谁。耳朵听话,旁过的也不想错过,我被她的介绍牵扯,车自然停了下来。
亲不亲,自家人,门儿清。她介绍了最近境况,问我为什么今年这个时候还在家里。其实,按老人的思维,开放的N年里,年一过,村里就寂静了的,如羽丰的鸟巢,独剩老鸟空守。年轻人是在外奋斗的,没有几人愿意留守,伴几分薄田苟活。理所当然认为我也是这个时节还在家里绝不合理。其实,生活有许多未知。
我去年工作不顺,今年打算另谋新职位;老母亲正月底70大寿,多年未曾陪伴,理应为她庆祝一下。于是,我留下了,在家待业,闻鸡鸣狗吠,市井闹腾。日子太长,不安排点事做人易丧志,我多年未决的考证路,年初就安排上了。考一张机动车驾驶证,让有些事成为可能,这是对自己投资。 也算是在家的日子有事可做吧。
叔叔一家退休后一直住在冲里,那里有他的父母的祖居,他们陪伴、照顾老人左右。他是医生,有专业的中医技能,居家陪伴,自然对老人更有利。听叔说:但不敌年迈,舅奶奶还是不太会认人了,记忆微,吃住却健康。
居家,我才知道年迈独居老人的不易。丈母娘生病上医院,来回奔波辛苦,我叫她到我家住下,静养几日,她只睡了两晚便要回家,担心家里老伴(岳父)有丁点闪失,在我家她也睡不踏实。是的,少来夫妻,老来伴。儿孙自有儿孙福。养大儿女,带大孙辈,却空留老人独守老巢,彼此照应,相濡以沫。
我父母今年身体现还算好,偶尔去菜地整一小时。自己能做饭,洗刷,病情稳定,身体无大碍。在一起,我看到他们,这样我也心安。
老有所养,精神支柱很重要,要有希望。儿孙满堂自是幸福的,有人陪伴更是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84492/8ccddc68d1e9764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