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善知识
佛法的体系与宗派[29]:唯识体系与如来藏体系

佛法的体系与宗派[29]:唯识体系与如来藏体系

作者: 知樂 | 来源:发表于2017-05-10 16:53 被阅读0次

    唯识体系:
            唯识是八识不空。中国的代表是唐玄奘,即西天取经的那位。唐玄奘西天取经在印度那烂陀寺,那时佛法在印度已经盛行一千多年了。还没有产生如来藏体系。当时,中观体系和唯识体系在印度早已研究的很深入了,而且在那烂陀寺产生了很严肃的学术性辩论。其中,唯识体系比较盛行。当唐玄奘取经回来以后,他是以《瑜伽师地论》、《解深密经》为代表,这些经典都是唯识宗的代表。
            唐玄奘本身是没有想创立什么宗派,只不过他对唯识这一宗的佛法有一种倾向,因为他的师父传他的就是这个。因为唐玄奘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的那些徒弟名气都很大,包括三车法师,这样就形成了一股专门研究唯识的学术风气,所以后人就给他们立了一个宗派叫唯识宗。但是因为唯识宗里面太深奥,没传几代就后续无人。近代有欧阳竟无先生对唯识宗研究颇深。

    如来藏体系:
            如来藏体系在唐宋以后大兴。隋唐以前,这个体系的经典比较少,流通的量也少。唐朝以后,中国的高僧大德从大量的佛经里面,抉择出第三个体系,叫如来藏体系。如来藏体系认为,佛性本来就是具足的,它是不空的。代表经典有《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涅槃经》、《大乘起信论》、《圆觉经》。
            这些经典在印度早已经是有存在了的,只是印度当时没有把它体系化,归纳起来。也就是说,印度早已有这些经典,但没有这个体系。中国的祖师大德把它归纳起来后,才产生了这个体系。这些经典都在讲佛性,讲如来藏。特别是有些经里面,把如来藏区分出来有:如来藏、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太虚法师当年对此做过一番解释,当代也有很多大师对此有另一番新的解释。
             我们以龙树《中论》的:“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还见空,诸佛所不化”中的“若复还见空”来分析,从如来藏到空如来藏,这样区分目的是什么?如果有为法师告诉一个贪嗔痴炽盛的凡夫:你是有佛性的,你要把人世间的贪嗔痴都放下,把人世间的那些欲望、执着染爱给放下,来体证这个佛法,所以这个时候,法师跟他讲如来藏。当他放下了世间一切恩爱情仇以后,却又执着了那个如来藏。这位法师再告诉他:这个如来藏也是空的,也是不可执着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又以为如来藏不真,空如来藏可以执取、可以执着。这个时候,这位法师再告诉他:这个空如来藏也是空不空如来藏。
            所谓如来藏、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我们从《中论》“为离诸见故”这句话去理解的时候,无非都是让我们离开染爱执着,把这个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给破了。


    【文章来源】:《佛法修学基础导读》
    【讲述】:东方先生
    【缘起】:

    佛法是很平实的,仅是告诉你人生宇宙、生命的真相。佛陀所说的法,都是针对生命价值的当下,解决当下的生命冲动,令众生离苦得乐。

    我们真的认清楚自己内在的问题吗?我们所执取的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吗?过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追求的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需求吗?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谁能雷震诸佛音声,谁于生死睡眠之中,而独觉寤唱如是言。诸众生常为烦恼重病所缠,谁能于中作良医。”能闻此解脱的法,皆是有大福报之人。

    修行,欲待了时无了时,此刻休去便休去。

    【公益免费课程】:《佛法修学基础导读》、《心住非家》系列、《缘起止息》系列、《古仙人道》系列、《荒漠甘泉》系列、《印度佛教史》......

    【咨询信息】:为方便大家共修佛法,全国各地均有读书会,供各师兄线上线下相互学习交流,您若有缘,可站内发简信或邮件联系:88624948@qq.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法的体系与宗派[29]:唯识体系与如来藏体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lg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