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领导,曾任安徽省屯溪市委书记的毕启志同志逝世已经三周年了,每当回忆起改革开放初期自己的那些经历,心里不禁会产生莫名的兴奋和激动,也会产生一些悲哀,当年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毕老曾任屯溪市委副书记,书记,那些年我有幸与毕老接触,在他领导下工作。我作为屯溪市委侯补委员,曾多次参加毕老主持的市委会议,听取和审议他所做的报告以及他的发言和讲话,也曾多次邀请他到屯溪市委党校作干部培训班作动员和理论辅导,毕老做为老教师、老干部,勇于批判"左"的错误,勇于探索与创新,为屯溪市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大胆重用和培养德才兼备干部,为屯溪市改革发展提供了组织和智力支持。记得有一次在市委会议上,毕老说,现在有一种观点,把大学生分成文革前和文革中的,把文革中毕业的工农兵学员划入另类,打入冷宫。这种观点不利于选拔和任用人才。市委的看法,不论是文革前的大学生,还是文革中的工农兵学员,还是文革后毕业的大学生,我们都将一视同仁,坚持德才兼备的统一标准,不拘一格选拔重用。听了毕老的讲话,一些被轻视的工农兵学员,深受鼓午,他们政治和业务也得到了重视。不少人被提拔和重用。他们非常感谢在那个特殊时期,毕老的宽广胸怀和他的远见卓识。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大批老干部由于年龄关系,逐步退出了领导岗位。但年轻干部还没有成长起来,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毕老对这种局面感到十分担忧。他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校正规化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精神,在他的支持下,拨款重修市委党校。他委托我们去省委组织部找卢荣景同志,争取得到省委组织部的支持。当时省委组织部规定,地方党委对党校投入多少,省委组织部将资助多少。为了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资助,在屯溪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毕老为党校争取到了30万元拔款,毕老亲自给卢荣景同志写了封信,阐述了屯溪在干部培训方面的打算,并希望能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资助。当时我和朱光辉副校长怀揣毕老亲笔信来到卢荣景家中,卢荣景听说我们的来意并看了毕老亲笔信,卢荣景和毕老是庐江老乡,就私交来说他们的关系也相当不错,卢荣景同志对我们的要求做了肯定的答复。我们十分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后来我们党校就是利用这60万元改造了校舍,为干部培训创造了较好硬件条件。我的同事李卫东大学毕业后来到党校,他分管教学工作,我和他一起根据毕老意见,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了宋梅立(后调上海闵行,任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吴军(后调机场办公室),朱老师(后考取军队研究生),周海阳(后调深圳海关学校)等一批优秀教师到党校从教,大大充实了党校的教师队伍。当时有人戏称,我们的教学水平不在徽州地委党校之下。在毕老支持下,我们往返省委党校,申报开展中专班培训项目,并获得了批准,并于1985年开始正式招生。1985年秋,市委党校开办了第一期党政管理干部中专班学制二年,录取学生40名。教学内容有马列理论、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类,设有17门课程。1986~1987年,又先后招收了2个中专班。其中:党政管理干部中专班招生34名,学制二年;政工干部中专专修班招生40名,学制一年。另外代地委党校管理函授政工干部中专专修班学生34名。大大提高了屯溪各类干部和企业骨干的学历以及文化素质。党校还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了社会办学,开展大专自学考试等辅导,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紧缺人才。
毕老在芜湖工作时,就是党校教师,他深知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的不易。我1976年从安徽劳大政治糸毕业后分配到屯溪市委党校。毕老十分关心我的成长。我曾两次被选送到省委党校学习,每次时长达半年,大大提高了自已的政治和业务能力。毕老不仅业务上关心我,政治上也非常关心我。他每次到党校调研,都要关心我们的政治思想情况。他曾亲自过问我的入党问题。时任党校常务校长的张视清说,对我的入党问题,支部意见不一,有人反映我比较骄傲,不够成熟,考虑暂缓发展。毕老听后,一针见血的指出,发展问题要少数服从多数,不能等到党员百分之百同意后再发展。在毕老介入下,党校党支部立即召开会议,讨论我的入党问题,我终于以多数票通过入了党。入党后,领导对我更加重用,1984年提拔我担任副校长,同时当选了屯溪市委侯补委员。还选拔我作为徽州地委的第三梯队进行培养,这在当时也是破格的,记得在一次地委党校召开的会议上,地委党校校长说,你现在是我们徽州区县党校最年轻的副校长,只有34岁,责任非常重大。我深知,我的每一步成长,都与毕老等一批老干部的关心和爱护分不开的,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我深深地感谢和怀念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