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论》读书笔记(八)
2022年7月9日
3,综合命题的真和可以证实
本书不承认所有的真都是已经证实了,命题的真不等于它的已经证实。要求真与证实相等在知识论说不通,本书虽可以同意以真为可以证实实然而不能同意以真为已经证实。
4,综合命题与知识论之所需要
我们只接受知识论所需要的命题,问题在于何谓需要,何者为需要。可以用普通所谓的必要条件来表示需要,有理论上的(何以是抽象的)和经验上(可以是理论问题,也牵扯到经验的圆融恰当)的必然条件。
在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中,我们只能让理论将就经验,在知识经验中,“有外物”和“有官觉”这两个命题都是知识论所需要的。
5,两命题的比较
就本能的信仰说,这两个命题都是本能的信仰,都是知识论所需要的。就心理上的原始或基本说,两者都是在心理上原始的或基本的。在唯主学说的条理上“有外物”的确不原始或不基本,但与作者所谈无关。就可以证实说,这两个命题同样地可以证实。
作者认为这两个命题有许多同样的情形,但在知识论上没有得到同等的待遇。
6,两命题表面上的不同点
作者认为若持非唯主的态度,以无可怀疑为原则,这两个命题就不大一样了。“有外物”这一命题似乎没有心理上无可怀疑的情形。无可怀疑是相对于立场而说的,站在任何一立场上总有该立场上无可怀疑的命题。
只站在官觉者的立场上,则外物得不到。若根据朴素的经验,同时承认外物与官觉,以心理上的无可怀疑为标准去接受或淘汰命题,“有外物”和“有官觉”仍应有同样待遇。
B:无可怀疑
1,所谓“心理上的无可怀疑”
无可怀疑是相对于立场而说的。
逻辑上的无可怀疑牵扯到承认逻辑或以逻辑为立场,仍只能在逻辑上得到。
2,逻辑立场与知识论
本书所言知识论是平凡的知识论,是承认有知识,以知识为对象而求理解的知识论。逻辑命题有两种情形,一是把它视为前提(除逻辑学或逻辑系统外,与任何学问不相干),一是把它视为推论的方式(与任何学问都相干)。
在逻辑与官觉两立场上,官觉之有无可怀疑,称之为“心理上的无可怀疑”。
单就逻辑立场,官觉之有并非无可怀疑,作者并不主张放弃官觉立场。只是表明“有官觉”的所有的无可怀疑只能在逻辑与官觉两立场上方能得到。
3,逻辑上的无可怀疑无积极性
逻辑立场是中立的。
逻辑上无可怀疑无积极性,是说逻辑命题不表示或肯定任何一可能,也不肯定或表示任何事实。无往而不真,毫无可怀疑之处。
在逻辑立场上,逻辑上的无可怀疑不可避免,然而毫无积极性。
有积极性的命题总不是无可怀疑的。
4,综合命题的有积极性
知识论所需要的前提都是综合命题。综合命题不能由逻辑命题推论出来,也得不到逻辑命题所有的无可怀疑。
就逻辑立场说,其他立场的选择是自由的,平等的,不必然的,无强迫性的。逻辑上的无可怀疑不能帮助我们选择一立场,也不能使我们接受或拒绝一综合命题。唯主方式不是在逻辑立场上为逻辑命题所强迫而接受的。
C:无可怀疑原则与自我中心观
1,求不败之地不是选择唯主方式的理由
不败之地是相对的,是在许多假设条件及事实的凑合中才能求,才能得。立场的选择没有不败的根据,不能以求不败之地为理由去选择唯主学说或唯主的出发方式。
选择唯主方式没有不败的理由。
2,官觉立场与唯主方式
官觉立场与唯主方式不是一件事。
官觉立场不限制到主观官觉者或官觉内容,把观点限制到主观的官觉者或官觉内容才是唯主方式。我们没有不败的或必然的理由选择官觉立场或接受唯主方式,这一点上两者有同样的情形。
除此之外,分别很大。
在官觉立场,有独立存在的外物和独立存在的他人。
接受唯主方式,独立存在的外物和他人都成为严重的困难。
3,人类中心观和自我中心观
就知识论说,以人类为中心则知识论也是人类中心观的知识。
知识论是研究知识的理的学问,知识论不应限于人类的知识,有人类中心观的人有时还有自我中心观。自我中心观和求无可怀疑或不败之地有互为因果的情形。自我中心观使一个人的思想求诸内而不求诸外。
以人类为中心的知识论有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知识论,如唯主方式和唯主学说。
4,自我中心观的官觉立场
选择唯主方式没有必然的或不败的理由,因为唯主方式只是限于主观官觉者或官觉内容的立场而已,这种立场就是自我中心观的官觉立场。就立场的选择来说,没有无可怀疑的理由,立场选择之后,“心理上”无可怀疑的综合命题才出现。自我中心观很自然成为选择这一立场的理由。
总之,知识论前提式的命题是综合命题,都是有积极性的命题,根本没有无可怀疑性。把自我中心观引用到官觉上去,主观官觉者的官觉内容成为心理上无可怀疑的现象。
D:人类中心观和自我中心观的不妥处
1,人类中心观在哲学上的不妥处
就宇宙论说,人类中心观非常之不妥,在天文在地理在地质学总是说不通的,在许多方面说不通的思想在哲学上也站不住脚。
2,人类中心观在知识论的不妥处
理是普遍的,不能将其限制到人类的知识的理。若如此,知识论就不是普遍的知识论。本书不赞以人类为中心的哲学,也不赞成以人类为中心的知识论。
3,自我中心观的不妥处
承认人类中心观有某些好处,如修改环境。自我中心观在艺术方面也许有好处,但在哲学上似乎更是一不妥的思想,如在法律道德和群己关系上。作者要表明的只是自我中心观的哲学要不得。
4,自我中心观在知识论的不妥处
有官觉和有外物这两命题应有同样的待遇,但有自我中心观的知识论家,官觉立场就成为主观官觉者或官觉内容这一立场,此时,唯主方式就成为无可怀疑的出发方式,这一方式的缺点就是自我中心观在知识论的不妥处。
作者总结对于知识论的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理论能够维持真正感,另一个是理论的对象能够维持实在感。
二:知识论的要求
A:理解的要求
1,理论的通与真
理论是思想结构和图案,有一致与否的问题,从低限度的没有冲突到高限度的要求部分之间有蕴涵关系或内在关系。通就是真与一致。真是思想与外在于它的情形或者景况或事实二者的关系。所谓真总要满足我们的真正感。通不必真,真也不必通,理解一个对象就是要得到一通而且真的思想图案。通与真不能兼得时,真更是重要。
2,这要求与不败之地
理性要求就是求懂的要求,就是要求得到一通而且真的思想图案或结构(不是单独的某一命题或某一思想),不必牵扯到不败之地,除非所谓不败之地就是真而且通,或许不败之地是对于我们对于真或通的态度而说的。
3,这要求与无可怀疑的命题
一思想结构或图案有它的立场,立场的选择没有必然的理由,所以根据于一立场的思想结构或图案也没有必然的或无可怀疑的理由。对于一思想结构或图案我们只求其真与通而已,二者兼有,无可怀疑不招而自来。
4,如此要求的立场
理解的要求是一思想图案或结构的通与真。有逻辑的立场又有经验的立场,这里的思想图案或结构不是单独的命题,其“真”是切于知识的理解这一对象或切于我们的知识经验的,在理论上求得到真正感,也就是在对象上求得到经验所有的实丰感。
现在所谈的是整个的思想图案和结构,不要求所谓不败之地或无可怀疑。既是如此,唯主方式也就不是自然的出发方式,这也是选择本书的出发方式的理由,即要满足真正感和实在感的知识论的出发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