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虹口的上外校园里有很多猫。我猜这些猫是流浪猫,应该不是野猫。因为野猫我是见过的。你离它还有三四十米远的时候,它就一定会警惕地瞪着你。你若离它再近些,它便“呲溜”地跑开了,时不时的还得再回头瞪你几眼,怕你跟了它去。我之前住的小区就有一只纯白色的野猫,十分机敏也十分有灵性,非常美丽。白色总给人一种圣洁的感觉,那只白猫亦是如此。我常常能看见它趴在楼下自行车棚子里的某辆自行车座上睡觉。有时天气好了,太阳足了它便趴在自行车棚的窗台上晒太阳。两只小前爪往胸口一收,两只小后爪往肚子里一卧,洁白的尾巴贴着大腿一盘,小脸面朝着太阳眯起眼睛,远远看去好似一只大白兔。只可惜它没有兔子的长耳朵,倒不如说它是白色的一团儿更合适。其实我总觉得用“团”形容它似乎也有些不恰当,因为它真的很瘦,瘦骨嶙峋的瘦。请原谅我浅薄的词汇储量,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用一个词去准确地形容它卧在那里的那种紧凑的,骨感的可爱。或许它本身就不可爱,因为它天生是带有野性的。有野性就有野蛮,就有攻击性,就难以驯化。难以驯化的动物人类多少还是有点畏惧的。我没见过它觅食的样子,但我猜它一定不亚于《动物世界》里那些在非洲大草原捕食角马的狮子。我不知道它吃不吃耗子,就让我们假设它吃吧。因为我不想想象它在垃圾桶里翻食人类污秽时的样子,这样一只圣洁如白雪的精灵不应该吃垃圾,它是属于自然的。
我也见过它的小崽儿,小东西同样是一身白。躲在墙逢里机警地望着你,同它母亲一样。但非常可惜,它有一只小崽儿不幸夭折了。有一天放学我和伙伴儿们无意中发现有一只白色的小崽爬了出来。现在回忆起来那只小猫其实早就生了病。眼睛周围都是眼屎,也非常虚弱。后来我记得我和小伙伴们把它装进鞋盒,然后放到了我们的“秘密基地”。我们精心照顾,轮流喂养,可是有一天它还是走了。现在我常觉得那只母猫应该是恨我们的,恨我们带走了它的孩子。站在母亲的角度去想,我十分内疚,或许当初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把它放回窝里。就跟小海龟爬向大海一样,大自然有它的自己的生存法则,是生是死人类都不应该干预。人也一样,大自然的规律,良心的法则这一切都不该刻意地干预或者违背,违背终究是要遭报应的。所以我常常觉得人定胜天这句话太狂了。对未知,对自然、对生命、都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
我猜在上外上课的这段日子里所见的猫大多应该是流浪猫,或许这其中掺杂着几只野猫。我觉得流浪猫与野猫最大的不同在于,流浪猫处于驯化与未驯化之间。野猫十分怕人,轻易是不与人亲近的。流量猫相比则好很多,有些很有可能是从家跑出来的。就像大街上的流浪汉一样,曾经是有家的,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过着流浪的日子。这些流浪猫也可爱,但是同样也懒了很多,也胖了很多。它们缺少野猫的那种警惕感,对人没什么戒备。有一次我从上外的图书馆出来,发现有一只胖胖的橘猫躺在两扇玻璃之间的走廊里晒太阳,肚腩像是一块布丁一样的摊在地上,一喘一喘地上下起伏。我从图书馆出来,它头也不抬的躺在那里。好像图书馆是它家的一样。我出门的时候回头看了它一样,它还是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用肉嘟嘟小脸上的眼睛斜瞅着我,尾巴轻轻地翘了起来,仿佛在说“慢走,不送啊!” 它到真把这儿当家了。
野猫和流浪猫发情的叫声真是让人心烦意乱,有时还慎得慌。有好几次上课的时候它们在窗外鬼哭狼嚎搞得我无心听讲。特别是在晚上,我记得之前晚上睡觉总是能被它们吵醒。叫声哀愁凄凉,总叫我不由得想起“猫妖”,吓得一身冷汗。所以说还是做了绝育的家猫更可爱一些,一是不叫得可怕,二是至少我敢摸摸它们。我总怕流浪猫身上有虱子,始终是只敢远观,不肯近“玩”。
我从小到大养的鱼,兔子、仓鼠都挺短命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饲养方式不当,我接受谴责。所以我家里是没有这些宠物的,一是家里不让,二是我怕万一在因为我而离去,那真的是太痛苦,太难过了。从小到大我都没养过猫啊狗的。这么说也不对,倒是帮朋友养几天一只叫Milo的小狗,有点傻不拉叽的,到也憨得可爱,就是有点爱吃屎。这不禁让我想起小学吃辣条时老师总说辣条是屎做的,可我们依旧吃得不亦乐乎。或许人和狗一样,都爱吃屎。
Milo在我家寄养的这几天,不知是不是思念主人,总是茶不思饭不想,让人十分着急。还有一次自己翻垃圾吃,拉了稀。真是把我们吓坏了,所幸没大事,第二天早上又去叼鞋玩了。所以说还是去撸别人家猫啊狗的好一些,至少不用担心铲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