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点的中国人总是对当官的有一种非常崇拜的心理,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你混的圈子经常围着官员拍马屁,那就要检讨下,你的圈子年龄是不是太大了?
以前人崇尚“读书”这个职业,也就是因为读书好可以去当官,那么,现在要在中国升官,又要有什么标准呢?
总体来说,和以前的标准并没有什么不同,简单的说,就是“德才兼备”。
何谓“德”? 何谓“才”?这并没有一定之规,很多人都觉得这不可思议。
一个老外就问中国领导人:“为什么没有一定的标准呢?”
中国人答:“当然不可以有,凭中国人的聪明,只要有了标准,就能找出空子来钻。”
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些“升官决”也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年龄是个宝,学历不能少。” 一般超龄的干部就很难被提拔了,像姜太公这种人才,再有才,放在现在也不可能被提拔。
总体来说,县委书记是个坎,如果在一定岁数上还没提到这个位置上,那就说明你的官场生涯到此结束了,就等着原地踏步到退休吧,然后 提半级退休 ,这是惯例。现任大大习,也在这个位置上蹲了很久才被提拔。
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被提拔,在个人观点里,首先要有政绩,没有政绩,即便上面有人也难帮你说话,当然,除了政绩更重要的是“上面有人”,没人有帮你说话,辛辛苦苦的工作成绩可能只能给别人当垫脚石。但是到了某级官员以上,那就是血统的问题了。
一般的官场小说,写到省级基本上就写不下去了。首先写小说的那些“散人”就不可能接触到省部级以上的官员。一般有空爬格子码字的人都是官场不得意者,即便是自诩和官场中人“走的很近”,专业为中央电视台写官场剧本的周梅森,也没有多少机会能接触到省级大员,写到省长一级,人物就会变得非常苍白空虚,一看就知道作者根本没有在生活中接触过这些人。中国近几十年还不可能出现像美国“深喉”那样的爆料。
至于普通老百姓,对当官的认识基本上也就停留在新闻联播的层次上。我妈就天真的以为当大官就是会假笑,会装模作样,会边微笑边无声的鼓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