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对中国官员选拔的一点认识

我对中国官员选拔的一点认识

作者: 船长辛巴达 | 来源:发表于2017-11-22 23:31 被阅读39次

年纪大点的中国人总是对当官的有一种非常崇拜的心理,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你混的圈子经常围着官员拍马屁,那就要检讨下,你的圈子年龄是不是太大了?

 以前人崇尚“读书”这个职业,也就是因为读书好可以去当官,那么,现在要在中国升官,又要有什么标准呢?

总体来说,和以前的标准并没有什么不同,简单的说,就是“德才兼备”。

何谓“德”? 何谓“才”?这并没有一定之规,很多人都觉得这不可思议。

一个老外就问中国领导人:“为什么没有一定的标准呢?”

 中国人答:“当然不可以有,凭中国人的聪明,只要有了标准,就能找出空子来钻。”

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些“升官决”也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年龄是个宝,学历不能少。” 一般超龄的干部就很难被提拔了,像姜太公这种人才,再有才,放在现在也不可能被提拔。

总体来说,县委书记是个坎,如果在一定岁数上还没提到这个位置上,那就说明你的官场生涯到此结束了,就等着原地踏步到退休吧,然后 提半级退休 ,这是惯例。现任大大习,也在这个位置上蹲了很久才被提拔。

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被提拔,在个人观点里,首先要有政绩,没有政绩,即便上面有人也难帮你说话,当然,除了政绩更重要的是“上面有人”,没人有帮你说话,辛辛苦苦的工作成绩可能只能给别人当垫脚石。但是到了某级官员以上,那就是血统的问题了。

一般的官场小说,写到省级基本上就写不下去了。首先写小说的那些“散人”就不可能接触到省部级以上的官员。一般有空爬格子码字的人都是官场不得意者,即便是自诩和官场中人“走的很近”,专业为中央电视台写官场剧本的周梅森,也没有多少机会能接触到省级大员,写到省长一级,人物就会变得非常苍白空虚,一看就知道作者根本没有在生活中接触过这些人。中国近几十年还不可能出现像美国“深喉”那样的爆料。

至于普通老百姓,对当官的认识基本上也就停留在新闻联播的层次上。我妈就天真的以为当大官就是会假笑,会装模作样,会边微笑边无声的鼓掌。

相关文章

  • 我对中国官员选拔的一点认识

    年纪大点的中国人总是对当官的有一种非常崇拜的心理,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你混的圈子经常围着官员拍...

  • 科举

    科举是一种官员,尤其是文官的选拔制度。因以分科考试选举官员,故名“科举”。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对中国社会和...

  • 富贵天定

    唐朝时期,赵冬曦任吏部尚书。吏部参与选拔官员的事情,每年选拔官员的府署,按照惯例可以各选拔一个员外。等到议论推荐自...

  • 在唐朝,诗歌是通往仕途的敲门砖

    唐朝的官员选拔制度,一是门阀,二是科举,三是幕僚。按照这三个选拔制度,简单的分析下诗歌在官员选拔中的影响和地位。 ...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也是世界上文官制度的发端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是在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基础上朝廷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方式的一种完善...

  • 大唐的选拔机制

    唐初,天下初定,人们都不愿意出来做官,因而前来参加官员选拔的不多。到高宗时,天下承平,选拔官员的途径逐渐增多,每年...

  • 宋朝的科举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从而形成一个新型的士人阶层,是宋代社会结构变迁中引人注目的特征。 科举考试是宋代选拔官员最重...

  • 2/2 第121本书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下)

    知识账本: 由于秦始皇的制度,让贵族文化逐渐消亡,而产生 荐举制 来选拔人才,使得世家大族 垄断了 官员的选拔,进...

  • 《和十大帝王学创业》第五集:隋文帝,杨坚

    他成功的统一了经历三百多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政府官员,为中国提供了一批批得力的...

  • 【原创】殿试的名次能不能改?张廷玉让鼎甲

    作者:史遇春 在满清末期推行“新政”的过程中,科举制度被废除。这个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对中国官员选拔的一点认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qw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