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看待当今“厌童”“恐童”现象?

如何看待当今“厌童”“恐童”现象?

作者: 睿缘茶姐 | 来源:发表于2023-08-11 23:47 被阅读0次

这个问题在持续发酵中,我感觉之所以这么热议,是因为人们呼吁公共环境的维护。

拿孩子来讲,我个人本人非常喜欢孩子,但真的到了车上,尤其是卧铺车厢,需要休息,然后旁边或者上下铺有个孩子,心里首先就会发怵,

从本能上来讲就想逃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首先不了解孩子,更不了解家长,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会不会被吵到闹到?

而出现的所谓的“厌童”“恐童”这些词语只是拿孩子来说事,从内心上来讲,更多的我想和我的心里是一样的,本质不是针对孩子,而是恐惧未来发生的事情。

不知道家长是否能管住这样的孩子,这是其一,其二,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乖孩子,还是熊孩子?

当然,这类词语话题的频繁出现,也揭示了人们在出行的过程中,更希望能有一个安静的,绿色的,舒适的公共环境,不被孩子们所打扰。

如何能够做到呢?

在众多的议论声中,就让做父母的开始警示,重视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

比如带孩子要出门呀,先提醒孩子或者是约法三章,能否做到安静不吵闹,在人多的时候不影响到他人?

一旦父母有了这种意识和观点,那么孩子自然就会跟着具备这种能力。

公共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讲到有孩子出现的地方,更多的是声音的吵闹,当然有时也少不了行为的不妥,

很多孩子习惯了在家里唯我独尊,更主要的也有父母很少出门,或者在外面与人共处,所以就忘记了公共环境的维护,没有这种意识和概念,

网络上频繁出现这种议论,这种声音,我想更多的也是一种呼吁和教育吧,

说到教育很多成人在列车上打起电话都不能意识到不能干扰别人,刷视频也好,打电话有的声音能传几里地。

前两天在一个酒宴上,一位男士因为接电话火冒三丈,电话里开吵,这还是村子里露天酒席,能传几百米,把吃饭的吓得都纷纷停下筷子张望。

明显听着像是和家里老婆,又狠又恶又凶还好久不能挂电话,内容全部公开,也许是太影响吃饭,估计是同桌的桌下给了一脚这才看着电话拿得很远,不再被听到。

席间都在感慨,这日子过得这样这不得肝病才怪。

不管怎么说,公共场所管好孩子的同时更要管好自己,不扰民。不知道你怎么想?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

  • 【哲理小故事】泣童慰妇

    一妇受托理十童,是日,失一童,惊。告其母同觅之,夜得。童恐而大泣已久,其母曰:“觅尔已得,妇尚惊,当慰之。”童止泣...

  • 家庭教育

    给童童小朋友做了三个星期家教,这三周更像是我作为一个母亲,在童童家驻场学习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 童童...

  • 三原色事件有感

    虐童可恨,谣言可怕。虐童,仅是虐童者心理扭曲的个人行为,而非社会现象,可以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社会监管,从严依法...

  • 不省人事

    阿童问我昨晚睡眠如何。 我答:睡得不省人事。 礼尚往来,我询问阿童睡眠。 阿童说:人事不省。

  • 孩子,等我两分钟,3毛钱就要到手了

    童童,童童,你别跑,别跑……只听童童奶奶歇斯底里的喊着,顺着声音,我用眼睛寻找着声源。 眼前是这样一幕,童童奶奶在...

  • 童年不同样

    童年童月童日忆,怎知烦恼何为愁? 凡事不爽玩弹弓,斗智斗勇厌就学, 收音机里听世界,评书里面知历史。 捡麦拾穗快又...

  • 我与女儿的“较量”

    (一) “叮铃铃 ——”电话响了。 “喂,童童妈妈,童童怎么还有来上...

  • 67.不知所云

    当年稚鹿漫山行, 今日翩蝶厌舞城。 若有童时歆羡目, 未成曲调未多情。

  • 【曼珠沙华】20170610学习力6期践行Day26

    今天童童看到了手指谣,童童问这是谁的书?我脱口说是童童的书,说完后悔了。不过童童就翻起来,我没干扰他,她翻翻的看到...

  • 浮袖的哲思2

    山涧戏水归来罢, 又携小童泳池游。 一对浮袖爱难均, “再购恐尔弃其陋”, 一童答“陋可求生”, 一童曰“更贵生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看待当今“厌童”“恐童”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qx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