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旅行回来,今天聊聊soul吧。
之前那篇群喷社交产品的公众号文章,把soul定义为树洞,实在是大错特错。一罐才是树洞好吗……
soul用三个产品模块完成了年轻人社交的闭环。
1、朋友圈
soul有着中文互联网上最高质量的 “年轻人朋友圈” ,几百万年轻人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生活,优质内容偏向才艺展示与生活趣味(也就是建立正面的人设),较少观点与时事。灰度分发策略在保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让用户获得快速的互动反馈,又有着友善的互动氛围。相比大V高高在上的微博,soul对年轻人来说更平等,更多共鸣,是同一个阶层的多样性人生窗口。
2、速配聊天
soul的社交匹配建立在profile的基础上,而不是陌陌和探探 “先看脸” ,因此随机速配是最佳匹配方式。先速配一个人,再去看对方的个人主页确定匹配度。由于只匹配状态为 “想聊天” 的在线用户,发起对话的应答率较高,其中语音匹配更适合 “此刻渴望有人对话” 的寂寞的人。
3、个人主页
从产品架构的角度来看,soul的核心模块是profile。用户在朋友圈发布内容的质量越高,反馈越好,在收益驱动下建立正面的人设,自然累积为profile——速配聊天时,通过profile互相了解,开启聊天的意愿;聊得投机时,通过profile跟踪对方的动态,找到持续的话题。
朋友圈,速配聊天,个人主页,这三个模块单独看都不强大,但耦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社交闭环。发朋友圈是一个自然行为,速配聊天是一个自然行为,聊天时互相查看profile也是一个自然行为。soul的用户行为自然流畅,帮助你找到可以聊天的人,排遣年轻人的孤独感。
与之相比,soul的同类型产品急功近利,把过多注意力放在短期收益最大的 “速配聊天” 上面,缺乏对朋友圈的内容深耕,以至于用户看上去个个都是搔痒难耐的网恋狂——然而缺乏优质profile的匹配,就无法促成持续而有效的社交。
根据最新的可信情报,soul的日活已经超过了200万。我在它日活100万时说,破200是不可阻挡的,但没想到来得如此快。
那么soul的缺点是什么呢?
我认为一是内容审美单一,二是关系链太浅。
陌生人之间缔结的关系,连接点通常是:“功利、性吸引力、爱好与话题、共鸣与孤独感” 。前三者的代表是脉脉/陌陌/豆瓣,孤独感的代表则是soul。
但缺乏功利心与性魅力的人性磁力,也缺乏深耕爱好带来的强话题,如果聚焦于分享生活的profile速配,则用户之间的关系链太浅。在浅关系链的基础上,陌生人的平常生活总有看腻味的一天,内容消费的收益趋于衰减。而社交话题单薄,尬聊居多,社交反馈的收益也会趋于衰减。
那么,浅关系链是否会让老用户趋于流失?
往深里说,社交产品如果止步于 “用聊天排遣孤独” ,又没有制造话题的方法,没话找话的尬聊居多,是否能长时间地维系用户?
这个答案,只能在soul三年庆的时候再来看,谁都无法预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