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不能察觉到自己因为什么而发生了变化,那对我而言,将会是危险的。
既然一直有着“洪流”的概念(唯物史观),那么我就不会让自己连被推到了哪里都不知道。
有些概念我会反复的提及,这只能说这些概念确实地在发挥作用,而且每次使用都将会愈发深刻。
我花了一个月乃至两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来让自己突破积蓄已久的瓶颈,一切都如预想的一般在发展。
而在这期间我所经历的周遭人和事物的变化,也都被我看于眼中。
我四处散布我的所思所想,这是一种行为实践,目的并不在于让他人了解我的思想,或者是直接帮助我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因为我很清楚我的问题只能自己解决,当然,如果有人能够参与进我的思想,那自然更好。所以,我更多的是为了建立一种客观的自我。这个自我通过“以人为镜”而明确自己,通过丰富的反馈而了解自己与不同社会关系下的矛盾,这也是我回到正轨的必经之路。
而这个正轨,不仅属于我自己。
因为我有着独属于自己的社会现实,必然也需要靠独属于自己的手段来解决。
哪怕,看起来很落伍。
在更早之前,我完成了对“彻底交流”理论的实践,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与人交流关系的认识。过去,我总会感性于人和人的差异,特别是我极易看出他人因为什么而被限制,我却又因为自身的限制而力所不能及。对此我试图从各个角度来寻找出口,得到的回报则是情感上强烈的疼痛,这无异于是散播一种“让阳光成为更新的荒凉”的情绪。不过疼痛总是有作用的,这代表了问题的浮现,也让你有了解决问题的清晰目标。
那就是面对一种避无可避的事实,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我在人群中所建立起的客观自我,并不仅是以自我为中心,也是为了让他人了解这个事实,为了让他人成就自我。
这个事实,让他人了解到,这一切都微不足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进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需求,每个人都需要犯一些错误,来了解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会通过他人,来获取对自己的认识。如果不能够在现实中参与进他人的生活中,那么在现实之外,你所能做的就只有好好做自己。
这就是“彻底交流”的意义。
前天夜里,我开车驶过市中心,每当我看着形形色色的路人,心中便会沉静许多。
即便我从未看过《海边的曼彻斯特》,但这部电影的片段总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不管经历过什么,生活都会继续。
如我经常说的,“人活着,只是因为人活着”。
接下来,我会更稳妥地展现真正的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