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接触“同性恋”这个名词是在“西汉汉哀帝与御史董恭之子董贤,断袖之癖的典故中。
第一次深刻感触同性恋是在柴静笔下的《看见》一书中。
小时候的我对情爱之事不理解、不表态。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活中会遇见些许同性恋的朋友。
起初我是排斥的。
仅是因为在我成长的教育中,男女才应是阴阳调和的最佳搭配,但没有人告诉我,同性恋就是错的。
在我们的一生中,好像一切都是注定的。
7岁小学,12岁初中,16岁高中,19岁大学,22岁工作或者继续深造,之后再结婚生子养老,等待死亡的到来。
人的这一生好像就是这样过的,大家的人生也都是这样过的。
但不能说这样一定就是对的,而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就一定是错的。
在2019年的8月8日,在今天,北京国信公证处办理北京首例同性伴侣监护公证。
不少的人在微博下面留言,对这一举措表示赞同。
大家觉得社会在进步,法律在进步。
在我看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对理解一词的诠释越来越正确。
遥望过去,有多少因为不被理解的人做出了最极端的选择。
理解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有那么难吗?
或许难也或许不难,但要看涉事双方如何选择。
八卦本来就是人们的天性,在农村说不好听些就是长舌妇,喜欢说别人家的是与非。
在网络媒体全面覆盖人们生活的今天,从平时的家长里短变成了网络炒作。
键盘侠的恒生让曝光度高的明星变成第一箭靶。
演员热依扎因为穿着清凉被喷,陈思诚为妻子送上祝福被喷……
网络这样一把尖锐的双刃剑,将人们茶余饭后的生活安排的明明白白。
在我国国民言论自由,但这个自由有时却成为了最好的攻击武器。
就像父母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随自己处置。
在动物的身上最好的就是情感,最不好的也是情感。
我们有喜恶,有自己的思想。
我们体会不了别人的感觉,也复制不了他人的生活。
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评论别人的对与错。
法律是判定一个人道德好坏的最简单标准,在没有违反法律的前提下,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我曾经一度很是疑惑精神疾病的判定标准。
有人告诉我异于常人。
而这个常人仅仅是大众存在的。
这也仅是简单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道理。
在本群体的事与物中,我们有着相同的思想、相同世界观,我们有足够的感同身受评判好与坏、对与错。
但对于不同群体的事与物,我们确实应该做到不懂不随意讲。
老话常说,遇事想,话常虑。
作为成年人,我们要以绝对的理解对事物做出评论,而不是我觉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