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①,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释
①倦:朱熹《集注》云:“如诲人不倦之倦。”意思是放在后面。
译文
子游说:“子夏门下的后生,担任打扫卫生、接待客人之类的事是可以的。不过这只是末节,根坻却没有,怎么行呢?”
子夏听到后说:“唉,子游错了!君子的大道,哪些先传授、哪些后讲述,以草木来作比喻,是区分为各种门类的。但君子的大道怎么可以歪曲呢?能有始有终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段意
此章所说的是学习的循序渐进问题。宋代理学家程颐指出:“君子教人有序,先传以小者、近者,而后教以大者、远者。非先传以近、小,而后不教以远、大。”(朱熹《集注》引)也就是说,学习修德必须先从浅近的事情开始,有步骤的一步步深入,才能成就大道。子游的错误就在于,他否认入门的浅近阶段的必要性,而把它们斥之为“末节”。子游一派的门人后来成为“无廉耻而嗜饮食,必曰‘君子固不用力’”的“贱儒”(《荀子·非十二子》),与此不无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