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芬,出生在70年代的西南农村,阿芬的爸妈拼命地送她上学,初中读了五年,但是仍然没有考上高中或者师范,便外出打工。那个年代(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都说,出去打工就回不来了。可她仍去外面打拼了。

那一年(95年),阿芬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差的小伙子阿和。
阿和,是家里的小儿子,阿和是妈妈在40岁的时候才生的,算老来得子。阿和从小成绩特别好,可是家境不好,每次上学的学费都是东拼西凑来的。阿和的爸爸参加过修建川藏公路,是老一辈的英雄。可是阿和的爸爸并不怎么管家里的事情,家境一直不前。阿和初中毕业16岁,便辍学当家务农了。他爱学习,他的成绩也特别好,可是他的家境无法供他继续上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毕业,阿和就开始当家,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他身上了。他请人伐木打家具(置办家具),操办姐姐的婚事。他在家耕田种稻谷,犁地种玉米红薯,成了朴实的农民。过了几年,阿和不满足于现状,他知道种地是没有出路的。他去广东打工了。
阿和与邻居的小伙伴一起去了广东,赶上了打工的高潮。他做过很多工作,都是耗时间的活,一天24小时,一半的时间都在上班。
我不知道阿和是如何认识阿芬的。只记得阿芬和我说,阿和把家里收获的菜籽(油菜籽)卖了作车费,去了阿芬打工的地方。当阿和一身寒酸地出现在阿芬面前的时候,阿芬感动了。阿芬先带阿和去吃了一顿好吃的,又给他添置了很多衣服。阿芬帮助阿和找到了工作,然后开始了他们的恋爱。
当阿芬回家和爸妈说,她想嫁给阿和时,爸妈强烈反对,因为阿和家里太穷了,家徒四壁也不为过。阿和家的木房子都没有安装堂屋大门,房子只有一边可以住,那一边也只有2间屋子(一间厨房,一间卧室)。现在想想,真不知道,以前阿和、姐姐,还有阿和爸妈是怎么住的。
可是女儿已经有了阿和的孩子了,不结婚也不成样子,阿芬的爸妈勉强地同意了俩人结婚。老话说,没有父母同意的婚姻终究不会幸福长久的。阿芬那时的眼里只有阿和,她相信通过她们的努力,家境会逐渐好转的。事实如此,当阿芬和阿和结婚以后,她们的家境一年比一年好,可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阿芬在上学的时候,爸妈从来不让她和妹弟干农活,只希望她们能好好学习,有个出路。因此,阿芬在上学时几乎没有干过农活,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也没有下过地。结婚以后,阿芬开始了她的“苦日子”。阿和家在山上,水资源紧张匮乏,用水需要到很远的天然水井用扁担和水桶担水,每担一挑水(两个水桶)都需要40分钟,每天早上需要担水早上及中午用,傍晚需要担水晚上用。家里人用和牲畜用的水都是肩担回来的。
那个时候(2000年以前),西南农村还木有通电,家家都是煤油灯,早些时候更是连煤油灯都用不起。
阿芬结婚以后便开始干农活了,家里的田在很远的山下,走路至少要40分钟。阿芬的脚有脚气病,不论春夏秋冬总是会裂口。赤脚下田插秧,脚一碰到凉水就会很撕裂一般地疼。可是为了家庭,阿芬觉得那都是小事儿,过了这段时间便好了。
阿芬的大女儿出生了以后,阿和外出打工补贴家用,阿芬在家照顾大女儿和老人,干农活。因此,从结婚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家里没有一张阿芬、阿和、阿和爸妈和孩子的全家福,只有一张阿芬抱着大女儿和阿和爸妈的合照。阿芬那时候很美,没有游泳圈,没有皱纹,齐肩短发,身材苗条,是一个刚成家的年轻女性。
看到以前阿芬的照片,你才知道阿芬有多美!
阿和爸爸得了老年痴呆症,神志不清,裤子忘穿了也不知道,阿芬照顾公公就像照顾自己的爸爸一般,把他弄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阿和的妈妈身体不好,阿芬也是各种照顾,有钱了先给妈妈买药。每次赶场(赶集)买了糖,阿芬也会先给妈妈,不让孩子看见了,免得孩子要糖吃。
阿芬的能干与孝顺在邻居间得到一致好评。大家都知道,阿和家会慢慢变好的,有能干的阿芬超持家务,主内主外,闲鱼也会翻身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