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很多妈妈说,她们明明看过不少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可还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我曾经也想过这个问题,既然他们已经看了很多育儿书,那应该很有经验才对啊。
但事实并非如此。
赵晓庆老师在《小学家长不能忽视的那些事》中说:“所有的家庭教育,其实就是自我教育。”
有些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某某家谁谁谁,人家多优秀,再看看你”。换句话说就是,父母们很羡慕那些“别人家的小孩”。
但不知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当你在羡慕“别人家小孩”的时候,或许你的孩子也希望自己有一个“别人家的妈妈”。
看到赵晓庆老师在书中详细的讲述这个观点后,我才突然醒悟,妈妈们为什么总是想着要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首先想的不应该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吗?毕竟,妈妈努力的样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所以,妈妈们以后不要再说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优秀、性格为什么不好了,记得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在让孩子成为“别人家小孩”之前,请让自己先成为“别人家的妈”。
自己先努力活成你希望孩子成为的样子,再去教育孩子,一定更有说服力,就像《小学家长不能忽视的那些事》这本书的作者赵晓庆一样。
赵晓庆老师是一位妈妈,同时也是一名资深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踩过很多坑,她把自己过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写在了《小学家长不能忽视的那些事》这本书里了。
书中不仅有具体的案例,还有深度分析,是一本真正帮助妈妈们解决养育孩子过程中会遇到难题的指南书。
书中那些醍醐灌顶的句子:
1.知识上的内容,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但是学习动力的激发、品质的磨炼、技能的习得、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2.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也是家长自我完善的过程。
3.写不完没关系,但是写上的内容必须是工整的。
4.家长要及早的让家庭规则与学校规则、社会规则同步。否则,家里的小霸王到了学校也不会成为善解人意的谦谦君子。
5.空洞的表扬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还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6.与其空洞地说“你真聪明,你真棒!”,不如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心平气和地带着孩子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7.家长经常说“不”,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甚至导致孩子自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