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按部就班地工作成为一颗无核心竞争力的“螺丝钉”,并非我们培养孩子的用意。
经常锻炼创意思维的孩子,不一定毕业后立刻创业,但是无论在生活中,工作中,都会有前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经意间的习惯,让创新爆发,成为了自身巨大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不少家长慌了神,送去音乐、艺术、竞赛培训?实则不然。关键问题的答案有时遵循显而易见、简单的原则、并且从身边能够获取的资源入手。今天我们接着上一篇,继续带来四种方法——
思维导图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与自己沟通”的工具。简单却又很有效,由一个主题展开,体现各个分支的层级感。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有一次,我让学生以“音乐”作为关键词来画思维导图。指定用时两分钟。先写第一圈五个,由“音乐”联想到的词语;再写第二圈,由第一圈每个词语后联想三个。这样第二圈总共十五个词语。全部写完后,选出第二圈中,你最喜欢的三个词语,组成一段话,上台分享给大家——“说说你的故事”。也可由学生自定中心关键词。
父母、老师在与孩子互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做成“创意图”的形式。像完成一幅美观的艺术作品一样认真对待,用五颜六色的彩笔精心绘制,将会大大增强孩子的体验感和成就感,并会真正使用这项工具,到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去。主题可以变换,比如“思考未来五年目标”、“我的兴趣”等,真正把学习变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二:六顶思考帽
六顶思考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思考工具。采用平行思考的方式,让我们的大脑能够有条理地指导自己的思维,打破框架,多角度看待问题,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最终让每位孩子变得富有创造性。
蓝色思考帽
蓝色思考帽负责控制各种思考帽的使用顺序,秩序维护。总结讨论成果,做到讨论有始有终。在家庭中,可以由孩子或父母任何一方担任;课堂中多见于小组讨论,可以由组长担任。
白色思考帽
白色思考帽负责客观清晰地描述问题。所有问题的讨论,都要关注问题背景,问题本身,这是起点。比如“蓝帽”宣布:“白帽出场!”接下来每个人在纸上写下客观事实。
红色思考帽
红色思考帽负责从直觉层面分析问题可行性。红色是情感的色彩,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预感等方面的看法。
黄色思考帽
黄色思考帽负责从优点层面考虑问题,表达乐观的、希望的观点。轮到黄帽出场时,大家都在纸上写下“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黑色思考帽
黑色思考帽负责从缺点层面考虑问题,可以运用否定、怀疑的看法合乎逻辑地进行批判,黑帽的角色不是泼冷水那么简单,它要理性地分析“最坏情况”。比如,孩子们写下坏处时,需要说明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可以用数字1—10代表。
绿色思考帽
绿色思考帽负责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要站在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立场上献计献策,具有创造性思考。这是锻炼孩子发散性思维的环节,类似“头脑风暴”。需要鼓励每个人多思考、多写。“蓝帽”负责统计结果,并采取投票等公平的方式决定最终方案。
著名的《教你的孩子如何思考》一书中告诉家长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帮助孩子高效地思考。通过游戏形式把抽象变成具体,可参见。
六顶思考帽三:“然后呢”游戏
延续性思维能催生很多想象空间,有助于孩子养成开放式提问的习惯和探究式的学习能力。这个游戏很简单——
比如以“今天我当家“这句话为起头展开:
父母问——然后呢
孩子答——我打算给爸爸妈妈们一个惊喜
父母问——然后呢
孩子答——我希望能做一顿饭
父母问——然后呢
孩子答——可是不会烧菜
父母问——然后呢
孩子答——于是我下楼买了水果做做色拉
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可互换。并设定每轮思考时间和持续轮数。可记录问答内容。最终写成一段小故事。
四:考验观察力的游戏
创新来自于对生活和的细致观察。这需要我们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感,像小孩子刚接触到这个世界一样,对身边的事物保持一份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及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日积月累。
你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很多细节。把细节放大,就是创造力。你希望孩子具备福尔摩斯那样敏锐的特质吗?有两种锻炼方法——
1、街头侦探
陪伴孩子外出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做此游戏。比如看谁能记得刚才路过的商店有几个橱窗?或者橱窗内的摆设?店门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商店的招牌有多大?店内环境装饰以什么颜色为主?
还有,刚路过的汽车,你能说出多少特征?什么颜色、几人座、什么品牌、车灯是什么形状的?……
刚才路过的行人,脸部特征?穿什么颜色衣服、什么鞋子、手里拿什么、走路速度快慢?……
2、图形填补
此游戏能考验孩子的绘画能力、观察力、发散思维力,并且增强亲子互动。
规则:家长在A4纸上画出许多形状大小一样的图案,比如圆形、正方形……然后让孩子尽情发挥创造力进行填充,使之变成生活中的物品、或是其他东西。可以先设定游戏时间、什么游戏形式、几轮挑战、什么激励措施……
玩法一(自主):让孩子投两次骰子,加起来总数决定一共画几个图案。然后在不同小纸片上,写不同图案的名称,打乱后让孩子进行随机抽选——决定今天画什么,计时开始。
玩法二(配合):亲子配合——孩子画两个,父母画两个,再是孩子画两个,以此类推,这样双方乐不此彼。
玩法二(比赛):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画,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谁画得多。
我在课堂上指导孩子做此游戏的时候,发现有不少孩子眼睛盯着教室内到处打转,画的都是教室里的东西。虽符合规则,但不免让我为孩子关注的焦点,隐隐担忧。
之前我问一个学生:“你和同学收集过零食包里的卡片吗?’”没有!”“打游戏?”“是啊!而且我在手机游戏上找到了盟友!他们就是我的朋友,现在谁还不玩手机?”
时代变迁,教育理念理应精进。还有些孩子,画出两到三个图案就停止思考;或是“投机取巧”地在每一个图案上都画上表情,轻松地五关斩六将。
这些孩子需要及时反馈和激励、追求“短、频、快”的体验,欠缺思考力、观察力的培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观察,并且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找一找家里、学校、大街上的物品……都包含了什么图形?
父母与孩子积极互动评判孩子的智力水平,会抑制其创造力。老师一句漫不经心的呵斥,可能会关闭学生的创造力大门。
“荒谬”是创造力的好朋友。父母、老师应以引导、非评判的方法对待,比如:“你的想法很有趣,我记下来了。还有其他的主意吗?”用积极言语,让孩子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相信《如何用游戏形式唤醒孩子的创意思维》(一)、(二)两篇能够为父母、老师带来切实可行的思路。下篇《影响创意引擎的因素》,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