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无戒学堂
读茅盾先生《子夜》有感—透过人物眼睛看世界

读茅盾先生《子夜》有感—透过人物眼睛看世界

作者: 燕子李三marie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00:34 被阅读0次

    曾经在上学读书的年代,认真学习过茅盾先生的《子夜》部分片段。可惜那时候自己没有什么文学鉴赏力,只是为了分数而学习,现在想来真的是愧对了茅盾先生的名著以及引入《子夜》篇章教育人士的一番苦心。

    子夜

    2021年1月份,参加无戒老师的《28天基础写作成长营》过程中,听无戒老师讲课,当讲到写作如何准确表达心中所想时,无戒老师强调要大量阅读,她推荐了四本非常精典的小说,值得大家仔细研读和揣摩。其中第一个推荐的书籍,就是茅盾先生的《子夜》,其它三本为《百年孤独》、《一个人的朝圣》和《包法利夫人》。

    怀着对茅盾先生的深深敬意,我又重新仔细研读了茅盾的《子夜》这部长篇小说,同时对矛盾先生的生平和文学贡献做了一番研究,通过这些信息,足以让世人看到茅盾先生一生的丰富经历和其在文学上的丰功伟绩和卓越贡献。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1981年辞世。一生著有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虹》、《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短篇小说《创造》、《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和《森林中的绅士》;剧本《清明前后》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茅盾先生

    《子夜》是茅盾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分析小说。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茅盾写这部小说时,精心设计了文章的结构,细心缜密的布局故事脉络和情节,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

    最终以吴荪甫的破产为悲剧结束,通过以吴孙莆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企业王国”的最终失败,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无法引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最终出路要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群众的革命来实现。

    我在研读《子夜》时,就一直在思考书名中所隐含的寓意到底有哪些?带着问题和困惑读书时,你会发现这样在思想上更能与作者产生共鸣。

    《子夜》的命名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子夜”即半夜,意指离黎明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很喜欢《子夜》开篇关于吴老太爷进城的描述。吴老太爷初到上海时的惶恐,以及吴老太爷的意外猝死,实际上都是对当时保守愚昧的封建主义的一声叹息。

    吴老太爷进城

    茅盾先生通过吴老太爷的眼睛,将在上海见到的高楼大厦,车辆和路灯比喻为怪物,以此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来到上海之后,上海发生的大变化,工厂、公司、摩天大楼、洋房建筑、电车等层出不穷。

    “汽车发疯似的飞往前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啊!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的扑到吴老太爷眼前, 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 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 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

    ……

    吴老太爷猛地挣开了眼睛,只见左右前后都是像他自己所坐的那种小箱子——汽车。都是静静地一动也不动。横在前面不远,却像开了一道河似的,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匆忙地杂乱地交流着各色各样的车子;而夹在车子中间,又有各色各样的男人女人,都像有鬼赶在屁股后似的跌跌撞撞地快跑。不知从什么高处射来的一道红光,又正落在吴老太爷身上。

    ……

    “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像鼓槌一般打得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然而还不止此。吴老太爷眼珠一转,又瞥见了他的宝贝阿萱却正张大了嘴巴,出神地贪看那位半裸体的妖艳少妇呢!老太爷的心卜地一下狂跳,就像爆裂了似的再也不动,喉间是火辣辣地,好像塞进了一大把的辣椒。

    ……

    吴老太爷本身是一位在乡下居住多年的保守、朽弱的封建遗老,对新事物怀有强烈的抵触心里。茅盾先生在描写吴老太爷进城时,充分利用了色彩和声音的描写,鲜明而生动地描写出了吴老太爷初进上海时的心里感受。吴老太爷眼中繁华但却光怪陆离、灯红酒绿、伤风败俗的城市印象,都让吴老太爷看的头晕目眩,感到非常不适应,甚至对上海充满极度厌恶和强烈的抵触情绪。

    文章描写旧上海的各种新变化,这些新生事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上海的真实写照,使得吴老太爷受到强烈的刺激,心理平衡被彻底打破,从而变得烦躁不安。

    吴老太爷之所以珍视那部《太上感应篇》,跟他常年只读了这一本书有关,又仰或吴老太爷意识到了灯红酒绿、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正在加速人性的堕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那具被作者称为“古老僵尸”的枯寂的心灵深处,固守的或许不只是腐朽,同时也闪烁着值得珍视的拯救人性堕落的希望之光。

    我觉得大家有空可以多读读茅盾先生对吴老太爷这段的人物刻画,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眼里看到的和心里的感受,突出了旧时代观念和新时代事物的激烈碰撞与矛盾,为后文奠定情感基调,这种描写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然茅盾的这部小说,可以让我们仔细琢磨和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例如文章的结构、鲜活的人物对话、细腻真切的人物心里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等等,其中的每一个人物刻画,都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无戒学堂|2279|25】【齐帆齐微课|2279|3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茅盾先生《子夜》有感—透过人物眼睛看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iw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