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课的感悟

作者: 露娜2005 | 来源:发表于2022-05-04 01:20 被阅读0次

    从同舟学院听说啄木鸟文学院的时候,就特别期待。入学要求交一篇故事,因为不会写故事,当时还不知能否被录取。

    最后写了篇自己童年成长的故事散文提交,也是焦急的等待了几日。很感谢可以给我这样的写作小白一次学习的机会,成功入学。

    由于时差关系,第一堂课我是听的回放。尽管不能同步听课,但是从中学习收获还是一样的。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写作中存在很多基础问题,而且有几点特别值得好好反思。

    1、读与写的时间比例

    虽然说是写作,但是需要如何分配读与写的时间呢?我之前不曾考虑过这个问题。

    听到很多的说法都是通过写作倒逼自己读书输入。虽然也挺有道理的,感觉也十分励志,但是总是感觉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用我自己的例子,比如看完一本书只需要两三个小时,但是在写读后感时却要两三个小时,有时需要更多时间。

    有时打开简书编辑器,看着空白的页面也会发会儿呆,不知道日更写什么。

    脑子里不停搜索这几天读了哪些书,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又什么感想,哪个点可以展开写点东西出来。但是却半天写不出来个所以然。

    有时虽然写了半天,感觉也是言之无物。很纠结。最后发现读与写的比例有问题。

    卓院长举了一位作家自己的读写比例是6:4,就是如果有十分精力的话,六分用来读书,四分用来写作。

    当生活比较繁忙的时候,这个比例又变成了6:3:1,就是仍然用六分的精力去阅读,三分精力处理生活琐事,一分精力用来写作。

    不管如何,甚至写作的时间都可以压缩,但是读书的时间永远保持在重要比例的位置不曾改变。

    2、从一位作家的作品读起

    最近阅读基本就是拿到什么就读什么了,没有特别多的计划。或是别人推荐的书,也好奇的拿来看看。

    很多人说要读经典,也是留存了一大堆经典书目,这一榔头那一斧头的看。最多就是记住个故事情节梗概就完了。这可以说是读书了,但是也跟没有读差不多的效果。

    而且年初给自己定的读红楼梦的计划也有点眼高手低,读是可以继续读下去,但是只是第一次读就想面面俱到也是不现实的。

    卓院长让找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然后多读几遍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

    仔细研究琢磨,如果能效仿一下也是可以的。目的就是研究这位作家的行文风格,语言特点,写作思路等等。

    其实听到这里的时候,我是感觉有些无地自容的。我知道名字的作家本身就不多,而且就算知道名字的作家的作品也没读过几本。

    回过头来看了看我的微信读书,读过的书也是五花八门,畅销书居多(容易被拐,捂脸),而作者是谁,我基本都不记得,就更别提喜欢哪位作家了。

    通过这堂课我个人另一个题外收获,就是开始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尤其是一些励志故事或是金句名言。

    如今的社会太过浮躁,生活本就很不容易,还常被花样贩卖各式焦虑恐慌的情绪所围绕。

    很多听起来貌似都很有道理,但是却总感觉哪里似乎不太对劲的感受。尤其是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写作变现洪流。

    都说写作的成本是零,只要会说话就能写作。仿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样。但是真的如此吗?

    我们谁都不是天生就会说话,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吃饭都不是天生就会的。只是大家长大了,并不记得当初自己是如何笨拙的学习而已。

    之前那么多年的积累才学会了说话的基本技能,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会说话呢?这仍然还是一门学问,甚至很多人虽然说了一辈子话,还是没有学会如何恰当的表达自己。

    所以写作的成本并不是零,做任何事情的成本都不可能是零成本。前期的付出与积累、以及我们所有的生活经历都是一种成本。

    经济学中有一种成本叫做沉没成本,写作当中也是存在的,写作没有获得收益之前,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沉没成本。当然,这只是针对写作变现这个话题而言。

    写作小白也可以从其它方面获得收获,陶冶性情,自我丰盈,这些都是无价的财富。只是不要过于功利,而忘记了更多美好的事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堂课的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mm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