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本费脑的书,但与瓦尔登湖不一样。梭罗用瓦尔登湖的澄澈,沉淀你浮躁的内心,用房檐下的雨声予你一份遐想。而奈保尔的这本《米格尔街》,却需要你用一颗沉静的心,去品味他笔下的伤痛。
没有明显的伤痕却隐隐作痛,没有人挨饿却觉得生活无一点尊严,那些人物,那些故事,或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是真实发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作者无苛责,无抱怨,像一个局外人在讲述这条街道上的故事,但却将其悲伤,不动声色,了无痕迹的地投放到你的心上。
沉默寡言的鲍嘉,逃离了这样无聊的生活,终又回来,身体逃离的再远也摆脱不了心灵的归宿。母亲劳拉八个孩子,七个爸爸,纵然放荡、绝望,依然热烈地活着。可是在得知女儿要做母亲了,她隐忍的生活之痛再也藏不住了,她不愿女儿重走她的道路。所以面对女儿的自杀,她说这样挺好的。木匠波普致力于做一件没有名字的东西,有着最美好的人生追求,可当他经历了妻子的背叛,回归,盗窃,终于开始踏踏实实做桌子、椅子、衣橱的时候,我却莫名的悲伤起来。
诗人华兹华斯,怀揣着一个浪漫的故事,用诗人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会写优美的诗句“往昔是幽深的”。我被感动了,我以为他会是米格尔街上不一样的人。可是直到虚弱苍老,死神爬上他的脸,一转眼一生就要结束了,他也没写出那首最美的诗。
他们说,米格尔街容不下诗意,只有苦难的生活和无奈的现实。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与它无缘的,注定都会转瞬即逝。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扭曲,挣扎,却始终无法逃离。
文章最后一节,作者写自己告别了米格尔街,与逃离不一样的是,他再也不会回来。他意识到,自己越来越野的性格,如若不离开,命运会和这里的其他人一样。作者的告别,不光是空间上的隔离,更是精神上的剥离,是对旧生活的彻底告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