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间餐”,就是在break时间段吃点小东西,缓解疲劳,补充体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31169/fd7792fba6470637.jpg)
说文雅点,就是“茶歇”。我们开会的时候都会摆一张长桌,咖啡茶果汁,小蛋糕小饼干,还有水果。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家自取一点,聊聊天,完了抹抹嘴,继续干活。
我也没见着哪个老师吃完了就打瞌睡的。就这么点东西,还不至于让人到饱暖思淫欲的地步。再说也不是午时,生物钟也不允许啊。
相反,没这段茶歇,昏昏欲睡的人倒是一大堆。
我读书那会儿,还是计划经济,但上课节奏还是一样,上午4-5节课,两节课后有个较长的20分钟的课间休息。
一到上午的课间,十点半左右,小学的学校门口就等候了一批小摊贩。一群小盆友涌出教室,然后在一字排开的摊位前分流。
我最喜欢的就是“豆腐鱼”,催着老板把豆腐鱼在作料里使劲裹,举起来的时候,汤汤水水的往下流。跟着往下流的还有我们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一个课间,有男生在走廊操场打打闹闹的,也有女生安安静静在课桌前看书或者聊天的,但更多的是三两结对边吃边走边聊的。
我小时候身体羸弱,我妈妈怕我不去买间餐吃,跑来学校监督我,或者拜托老师提醒我中途加个餐。 我不知道那些小贩们卖的东西是不是有利于我的身体成长,但是他们带给我的,是紧张学习之间难得的放松,就像走在奔波的路上,来一根老冰棍,神清气爽。
吃了豆腐鱼,我的后两节课都很安静,肚子不饿,精神不累。
上了中学,学校食堂就端来偌大的簸箕,在课间卖包子馒头花卷,还有豆浆牛奶。那可真能填饱肚子啊!
我打小体育就不好,真是有辱我这个名字。每年学校运动会,自卑的我唯有在食堂的大簸箕前找到安慰和快乐。
我最好的朋友是市体校篮球队的,运动会是她大展身手为班级争光的时候,我就为她买一个大馒头或是肉包子,站在操场边为她加油,等她比赛完了,就把馒头包子递给她。
哎,这些课间吃下的小零食,带给我好多的快乐!
或许那时候环境更加单纯,小孩子的命也没有这样金贵,学校是开放的,爹妈可以随便进校,甚至还有做生意的跑进来。
有一次课间,我就请一个师傅在我的钢笔上刻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刻的龙飞凤舞,我可喜欢了。 学校通知上晚自习,我们一片沸腾。课间的时候拿了手电筒,都往黑暗的樟树林里钻,把手电往同学脸上射,或者放在下巴上做个大鬼脸。
课间,曾是每个读书郎的向往,有可吃的,有可疯玩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31169/59accd8ebc7bdda4.jpg)
蕊小妹在墨西哥上学的时候,学校老师做点心到学校卖。课间的时候,高年级的负责收钱,蕊小妹今天吃这样,明天吃那样,把墨西哥家常美食几乎吃了一个遍,最后得出结论:菠萝班(音译)最好吃。
回国这么多年了,蕊小妹的记忆里这个间餐总是排在第一位,而西语忘得差不多了,菠萝班还记得。
可怜现在的小孩子呆在学校里,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周一次开放日,家长给送一顿大餐去。 间餐肯定是没有了,有的小孩子到了后面两三节课饿的不能集中精力,下课就飞奔食堂。教室里不允许带任何吃的东西,课间时有教师拖堂,小孩子的眼睛只好从这本书转到那本书。
因为我父亲是抬石头的工人,我见过他那样的体力劳动者对着食物狼吞虎咽。其实脑力劳动者的体力消耗也是很大的,我们很多老师在四节课后都喊肚子饿得慌。我一般都会带点小零嘴,课间的时候补充一下。
如今的读书郎,在学业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吃,应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吧?
如今的社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用健康换成功的理念就像用环保换经济增长一样,急功近利,愚昧可怜。环境的治理需要一个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而我们的健康,有时候却像一江春水,无可奈何东流去啊!
让教育快乐起来,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学内容,活跃一下教学氛围,有时候需要课堂外的一些小举措。
比如间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