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oka莫卡
1. 优势
你说你刚大学毕业,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社会经验,做起事来不能胜任,不能成功,所以挺灰心丧气的。
可是在我眼里,每一个毕业的大学生都充满了各种可能。我恨不得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孩子的担忧,没有家庭的顾虑,可以进行任何的试错。我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机会,错了也不怕,因为我还可以重来。
你说你才工作几年,没什么社会经验,没什么人脉积累,想干点啥都犹豫、怕不能成功。那我这个中途退出社会,在锅碗瓢盆、玩具杂物堆中度过6年后又想进入职场的宝妈,能有什么属于这个时代的社会经验,人脉积累,甚至是经济上的存款?
我真羡慕,你能一边做着工作,拿着薪水,养活着自己,一边有自己能掌控的自由时间去学习,去精进,去增值自己,去交际攒人脉。
不是你不能,是你不知道自己手中有多少优势。
2. 发现
我们最爱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着别人家的草坪比自己家的绿,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出息,别人的学历比自己的高,别人的能力比自己的多...... 却总是看不到自己的好。
其实,不是真的没看到,是没有选择去发现。
有一次,在腾讯做高管的一个朋友对我说,“不知道你自己对现在的生活满不满意,但是有好多人都羡慕你,儿女双全,父母健在,生活无忧......”
听着别人对我的羡慕,我才第一次认真思考问自己,如果我过着别人眼中羡慕的生活,为什么还会产后抑郁5年?为什么总会觉得别人的人生更好?
不是我不能过好现在的生活,是我不知道怎么去过。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过着别人羡慕的生活,但却为不知道怎么打开自己的局面而苦恼。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我游走在各种心理疗愈公众号、育儿公众号、情感公众号、励志公众号中,抓救命稻草似地捕捉着我想要的信息,渴望能看到一句一语惊醒梦中人的话,或许有时我抓住了什么,但都不足以改变我的生活。
直到,我想我找到了能解决问题的地方。只是这并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3. 参与
2017年,我是抱着听课的心态进入小灶群的,默默地听课程、默默地围观讲座、默默地记录别人的分享,也浅尝辄止地尝试参与了一些活动。
一年过后,留在记忆里的,让我感到有成长收获的,只有那些自己参与过的活动、遇到过的那些人、有过的那些交流、一起经历过的时刻。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明白一个道理 - 改变这件事情,只有自己参与进来,才算真正开始,才会在心底留下痕迹。
所以,2018年的读书营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围观。因为我知道,读书营是小灶群的升级,带着所有小灶群的好,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只要参与了,就有机会成长和改变。
只是,我也会迷茫该怎么去参与?
读书营内测期,在一个八成都是陌生人的群里,看不到熟悉的头像,也没有勇气插话聊天,心里不禁想念原来小灶群的老朋友。
有一天,群里有人发起表白活动,我终于决定把自己对老友的想念化作行动。在内测群里,挨个找出老友,艾特出来,并写出我对ta们的记忆和祝福。
引来的共鸣超乎我的预料,也证明了我并不孤单。有位老铁跟我说,我把自己原来班级所有老铁推向台前的表白,让她感到了曾在部队上最被看重的集体荣誉感。
后来,内测群榜样采访活动开启,头两位就是我引以为傲的同班老同学米瑟和大晶。我思考,在这样一个大家彼此都不太熟悉的新社群里,怎么样才能让所有人知道榜样不只是官方说好的榜样,也是底下老铁觉得好的榜样呢?
我将见证她们成长的过程写了出来,发到群里,因为没有比普通老铁证明她们优秀更有说服力的了吧。
我用自己的方式尝试着,慢慢地找到了一个开启参与的切入口,也变得没那么担心害怕起来,还与社群里的大咖牛牛相遇,接着经过申请和角逐成为了读书营的管理员。
看似是命运的相遇,其实背后都是勇敢的尝试和不断的探索。
不是我不能,只有去做了,才会发现以前自己不知道的一面。
4. 迁移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想要改变和成长?
看书和写作不是目的,归根结底是想在生活中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几天前,与一位老朋友时隔2年再次相见,她现在是一家网络公司的CEO,而当年她是从销售做起的北漂一族。我这个6年带娃的宝妈和她聊天说起京东的无人驾驶快递车,拼多多的出路,也说起了人工智能AI,从汶川大地震说到了国家政策;从我们对她现状的分析,到我提了一两个给到她启发的点......
我们有一个她曾很仰慕的共同朋友,她当年也是为了追上对方而去北漂增长见识,一路走向今天,而这个共同朋友同时期却停滞在了一张办公桌前、和每天早晨的一杯咖啡里,由此因为没了共同语言而慢慢不再来往......
读书营里有很多厉害的角色,当你因为社群活动、因为读书和写作与这些人有了交流时,你的优质朋友圈就在悄悄扩大和升级,自己的格局也在提升,这些提升就会被你迁移到生活里。
我在读书营的收获,就是没有丢了多年不断前进的好友。
作为一个在读书营里成长并不是最快的那个人,我最喜欢这里有太多的宝藏。有些90后们的逻辑思维让我惊叹,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特别开心能有机会近距离与他们接触向他们学习。
也有50后老铁对生活看得明白,想得通透,行动上真刀真枪地在实践,她们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特别喜欢与她们们交流、帮她做一些事情、阅读她们每天的更文,不断向她们学习生活的智慧。
我在读书营的收获,就是在生活里朋友夸我,说话的逻辑性变强了,而我自己也觉得对生活的态度更正面了,并在不断进步。
书,是对生活的提炼。我们看书,是为了把书中提炼的东西迁移进入自己的生活。
社群里的人,是自带例证的书。“读”人,让我们看到被印证了的道理行走在人间,这样的”读“也更有说服力。
也因为读书营,我们有机会接触更多像这样的榜样、这样优秀的人。
所以,在读书营,不是你不能改变和成长,是你不知道自己其实有这个能力。只要你读书阅人,并迁移进入自己的生活,便会让自己得到改变与成长。
5. 结语
我个人很喜欢《反脆弱》这本书所传达的一个观点,反脆弱不是变得有计划和刚毅,而是在不确定性中获益。不知道行不行、可不可以,只是代表一种不确定性,并不代表不能。
在社群里,当我看到有人说,“我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不知道能不能行,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所以没敢报名,所以没敢去申请,所以没敢开始“的时候,就会觉得可惜。但其实,我也时常会这样。
因此,猫叔在内测群有次说的一句话就很扎心:“所有的成长都是反人性的。”
既然是反人性的,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就好比富兰克林时常用他的13条戒律对标他的行为一样。
我们需要时时告诉自己,不确定和不能是两件事情。
当我们越依赖可预见性和可控制性,我们将越会失去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只做会做的,只在确定能做的情况下才去做,我们便只是呆在了自己的舒适区里。
而不确定却充满了机遇和可能,也充满了希望。在去做的过程中会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也有收获正面结果的可能,这怎么看都是一个获益良多的过程。正如我在小灶群和读书营通过参与,收获了友谊、见识、格局、希望、勇气、坚持、和能量。
猫叔说过,“很多时候,不是你不能,而是你不知道”。成功竞选总统的奥巴马也说过,“Yes,we can!”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