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枫林:让整本书阅读真正发生
文|张爱敏
今天下午14时,长垣市初中语文教师齐聚第一初中翔宇楼,一起聆听来自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周枫林老师的讲座《让整本书阅读真正发生》。
敬仰周枫林老师,不仅仅是源于博学见识,更是人格魅力。她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教育教学、反思总结、研究梳理,每一次聆听都是一次头脑风暴。
导入:
部编本教材编写源起、历时,温儒敏教授在《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中的摘记以及浙江上虞第十二届“人教杯”名著阅读经验交流暨成果展示会上温儒敏教授讲话要点导入。
爱读书,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新教材为什么强调名著阅读?推动学生的阅读,学生只读教材远远不够。
名著阅读怎么教?变课型,“完整阅读”是第一标准。
整本书阅读,能耐心地把整本书读完就行了,就奖励他。要求完整阅读是为了“养性”。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和流俗的文化保持距离。
网络写作的秘密就是商品性,在网上看小说就是在消费。最吸引人的往往是流俗的。读多了,你的品味变了,你就是垫底的。
统编教科书每册都编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外阅读沟通的重要桥梁。着重指向整本书的阅读和完全独立自主阅读。体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编排理念。更着力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给学生如何阅读以全方位的指导。
部编本教材三位一体的编排体系无不诠释“培养习惯,形成能力,提升素养”的目标所在。
那么,整本书阅读该怎么教?周枫林老师从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以及近年来在整本书阅读上所采取方法与实施策略向与会老师做了详实地解答,与会老师醍醐灌顶,赞叹不已。
首先,平凡的事情天天说。
今天你读书了吗?今天你读十分钟书了吗?今天你和爸爸妈妈读了什么书?
不仅带学生读书,还要引领家长读书,创造家长分享的机会,营造读书场域。
其次,分享小学“快乐读书吧”和初中“名著导读”的编排思路、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
扪心自问:我是否如周老师一样真正走进教材,读透教材,研究教材,梳理总结。提升阅读整本书,方法从哪里来?策略从哪里来?教材!要用教材教,好好用教材,要善于发现,善于反思,善于实践与总结,让整本书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真正落地。
如何让阅读真正发生?周枫林老师巧妙地点拨让与会老师豁然开朗。
调动五种感官读书。
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做出书中人物的表情
像故事里的人物一样讲话、表达情绪
注意句子中间的标点符号
……
周枫林老师还做出示范:
如《朝花夕拾》中的某些片段:
“不懂笔墨不读书”。唯有眼到,手到,用心,用情,用力……当学生在反思中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独立自主阅读的阅读训练才真正落地生根。
如此引领,如此批注,多么睿智啊!
真可谓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再如《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探索:
当周老师把回目中的关键词勾勒出来时,当周老师抓住关键词解读“石猴——美猴王——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之成长经历时,当周老师阐释唐僧师徒五人暗藏的“五行”之禅机,我深感汗颜,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正读过《西游记》。
花果山 水帘洞关于“心猿”:
关于木母:
再读读这些字的读音:
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
许荣哲在《小说课》中提出:目标—阻碍—努力—意外—逆袭—结局。
还可以跟着经典学写作,如:
还可以以专题解读的策略进行整本书阅读。如《骆驼祥子》:
1.“强大的个体”和“自由的意志”
2.“短暂”的三年,“漫长”的一夜
4.三个女人一台戏
5.老北京的风俗画、风景画……
6.飘散着人间烟火的长卷
再如《海底两万里》
复盘完毕,此时顿悟:研究意识,研究精神,研究践行,决定了你是谁?你在哪里?你该如何抵达你想要的地方?
心动,不如行动,执行力更关键。转变理念,立足教材,深耕细作。
感谢周枫林老师,为长垣教师带来的学术报告、精神盛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