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进阅读图书馆读书
《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读书笔记

《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读书笔记

作者: zl爱思考的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22-02-27 08:43 被阅读0次

    【基本介绍】

    《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作者采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11.6万字。

    采铜,1983年生,原名崔翔宇,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系,获博士学位。知乎网知名作者,笔名“采铜”源自于顾炎武的治学态度“采铜于山” :获取一手材料,阅读经典,才是取之不尽的矿山;要提出新鲜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的拾人牙慧。

    “精进”,是一个佛家的词汇。精,是专注于某件事情。进,是不断地往前走。

    《精进》已成系列。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2016年出版。采铜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七个角度,讲解如何才能成为“厉害的人”。

    《精进2:解锁万物的心智进化法》,2019年出版。采铜从视角、层次、组合、限制的角度,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小事物,帮助读者建立看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又从进化、迁移、循环的宏观视角,给予读者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指导。

    《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2022年出版。全书共分为八章,每一章都聚焦而深入地阐述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这八个主题分别是:优化专注力、调整认知负荷、解锁内在动机、理解和习得智慧、搭建知识体系、学习的科学法则、高效行动的技巧、增强思考力的工具。

    【精彩提炼】

    1.

    专注就是让你的注意焦点跟着你的事情走。

    提升专注力的方法:排除无谓的信息干扰和注意转移。具体来说,一是做出重要性选择,对不同事情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判断,把注意力投注到你认为更重要的事情上。二是创造或选择一个相对简单的外部环境,尽可能地减少源自外界的干扰和打断。

    专注力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因此要学会调整注意的焦点,用层次来思考,学会向下聚焦。比如,在创作的过程中你想学一下音效设计,那你可以专门去听优秀作品中的音效,而把其余的信息暂时放在一边。

    2.

    认知负荷=大脑的“负重”。认知负荷过高有许多危害,“上班族”每天精疲力竭就与此有关。认知负荷一旦超出你能应付的范围,犯错的概率就会增加。

    认知负荷的成因:一是选择性注意的资源限制;二是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

    “信息暂存”和“逻辑思考”都能显著占用工作记忆资源。如果一个任务对信息暂存和逻辑思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你可能处于认知负荷较高的状态。如,同声传译的认知负荷比笔译高。

    工作中的认知负荷分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前者可以是语言模糊指令,比如,典型的“既要……又要……”型的指令,领导派给你一个“要最短时间、最高质量、最低成本完成”的任务。后者可以是个体知识和技能不足。比如,同时接住几个球。

    职场人通常抱有“临时学”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优缺点都很明显。学以致用,印象深刻;但也可能负荷超载。“一边输入一边输出”的挑战就像同声传译。如果一个人能力不太强、知识储备不够足,就可能应付不过来。

    调整认知负荷的核心思路是把原本并行的认知活动拆解,变为“一次迈一步”的分步骤活动。运用到学习中,有两种方法:一是扫雷读书法,即通过查词典、查资料、网络搜索等方式,把不了解的词汇、概念、知识点等一个个完全搞透。二是中间转换创作法,如科普写作中,先编写一个通俗化词典,把文章涉及的所有术语做通俗的解读,再写正文。

    3.

    “内在动机”的意思是,你做这件事的驱动力来自你的内心,而不是外部的奖励或外界的要求。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驱动人前进的模式和机理不同,外在动机使人趋同化,内在动机能促成人的多样化。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无对错高下之分,适用的才是最好的:外在动机适合推动短平快的行动;内在动机适合推动长期的、更有挑战性的行动。

    形成内在动机的条件:自主、胜任、归属的需要。人在做一件事时,希望具有自主性,能自主掌控、自已做决定;希望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能做好的;希望感觉到和其他人保持着联结,并得到支持。自我决定论提出,如果人做某件事能同时满足自主、胜任、归属的需要,那么他就比较容易孕育出做这件事的内在动机。

    唤回内在动机,渴望、热爱与好奇心是召唤源。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断被震惊的过程。浮于表面的学习和思考远远不如深入地挖掘来得有趣。

    4.

    加拿大心理学家伊戈尔·格罗斯曼提出,一个人如果有智慧,就体现在他能对现实中的事件进行“明智的思考”,而明智思考的特征体现在四个维度:理智的谦逊、广阔的多元视角、理解不确定性、妥协或折中多方不同的观点。

    越是富有智慧的人,越是怀抱着一种“空”的心态,去跟别人打交道,去认识这个世界,去过着自己的生活。其言行会表现出以下特征:不太喜欢跟人争辩;乐于也善于提问;对不太确定的事物,让结论悬置。

    广阔的多元视角,可通过学习其他跨学科知识获得,但根本上来自于改变底层叙事,即改变一些隐形的、根本性的思维模式。如,《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面对记者“何时实现财务自由”的提问时,根本没有认同“财务自由”这种叙事,而是坦言:“我觉得人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你干什么快乐,你就干什么。”

    世界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总是在矛盾中取得平衡。从把二元对立的看法变成具有兼容性的看法做起。妥协或折中多方不同的观点,并加以整合,形成一个更完整和全面的认识,是智者所为。

    5.

    个人的知识体系可以用树形结构、网状结构打造。以网状结构组织起来的知识能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

    钱穆学问四阶段,讲求由专到博、由入到出。这里的“出”,不是“输出”,更不是“日更”,而是从学来的、已了解的知识的基础上,再往前迈一步,提出自己的、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主题的、有新意、有创见的见解。

    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在于改变叙事体系,使你的学习“结构化”。在此过程中,要想清楚三个问题:一是我拥有的知识够吗?二是他人的需要是什么?三是“摸石头”的本事能否胜人一筹。不是“我要找到一份我能胜任的工作“,而是”只要你给我机会,我可以马上学起来“;而且在当今时代,要学会扮演一个角色,即“我要成为我自己的教练”。

    成为主动学习者的步骤:整合资源—循序练习—阶段展示—获得反馈。在没有教练的情况下,获得反馈的最好方法是“做一件让自己出糗的事”,即突破舒适区,去大胆试错,让实践验证。

    6.

    学习方法有分散式学习法、穿插式学习法、生成式学习法、对比式学习法等。

    学习有分散效应、穿插效应。在总学习时间相等的情况下,细水长流的分散式学习比集中式学习、不同领域知识的穿插式学习比逐一攻克式的学习,学习效果会更持久。分散式学习法,“碎片时间+整块内容”,是忙碌“上班族”的希望之门。

    同样是记忆中的操作,回忆要比再认难得多。回忆这种操作虽然难,却能更加有效地巩固记忆。这种难度是有价值的。生成式练习,如填空题,才能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效果;再认式练习,如选择题,只能检验学习的效果,却不太能提升学习的效果。

    如果我们从零开始掌握一个领域中的知识,可以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的策略。广度优先搜索是计算机算法领域中的概念,具有大局观、精细化、渐进式的特点。心理学家瑞格卢斯提出的精细加工理论,更偏向于广度优先搜索的学习方式。他们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逐步精细化的过程,一开始只要了解这个领域最简单的大概,然后再具体和深入一点,随后再进一步地具体和深入一点……这个过程有点像画素描,第一步是画一个大致的、粗略的形状,第二步会精细一点,然后再一步步具体、细化,越是细节的处理越是在后期。

    7.

    高效行动,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原子化法、批量化处理法、快速两分法等,从战术层面进行优化。也可以遵循生态位法则,从战略层面探究如何更好地行动。

    先进先出原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行动原则。“拖延症患者”也是“栈型工作者”,而执行力强的人则往往是先进先出的“队列型工作者”。

    原子化法讲求操作的细分。如,番茄工作法的精髓是给人划定一个不可分割的专注时间段,这就是对时间的原子化使用。原子化的好处:一是优化事件实施的流程,二是降低做事门槛。

    批量化处理只适合简单、具有同质性的认知活动。如,把琐碎的任务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集中处理掉;在即将着手一个大任务时,先集中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所谓高效行动,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知道什么事根本不必做。快速两分法的作用就在于把握行动大方向,知道什么不必做。以下是五个常用的快速两分问题:1-在选择此刻做什么事时,问自己“做这件事的价值是长半衰期的吗?”2-在选择当下接收什么信息时,问自己“这些信息真的跟我有关吗?”3-当我处于愤怒时,问自己“我这样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4-当我向别人提建议时,问自己“这个建议是否可执行?”5-当我与身边的人发生争执时,提醒自己和对方“争执有助于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吗?”。这五个问题的共同点,即让我们“不做某些事”:不去做半衰期短的事、不接收无关的信息、不激起无效的愤怒、不提出无法执行的建议、不做无谓的争吵。

    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是“反内卷”的最好策略。生态位是生物学中的概念。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不是说“在很大的一块地域中只有最强大的物种才能生存”,而是说在一个局部的小环境里,如果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物种,那么与环境“适合度”更高的物种更有可能繁衍和壮大下去,而这个局部小环境就是“生态位”。作为一种类比,生态位的概念可帮我们理解很多经济现象。如,写字楼似乎是咖啡厅的生态位,学校似乎是文具店的生态位,酒桌文化似乎是代驾职业的生态位。一个人越是对这个时代的变化和更替敏感,越是主动地了解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技能,他就越可能找到高价值的“潜在生态位”,并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态位。

    8.

    六大心法可增强思考力:

    一是溯因推理法。不要止步于显而易见的解释,而是要拓展想象力,尽可能发掘出更多的解释,并把这一过程一直延续下去。

    二是穷举法。When in doubt,use brute force. ”(拿不准,用穷举。)这是计算机界名宿肯·汤普森的一句名言,汤普森是UNIX操作系统和C语言的发明者,也是图灵奖得主,在他的编程哲学里,穷举法是解决许多复杂问题的良药,虽然“笨拙”,但是有效。

    三是间隔法。创造间隔,就是创造有空隙的、有孔洞的、让思想可以自由流通的结构。如,啃一本教材,看着看着停下来想一想。

    四是心灵时旅法。启动心灵时旅的能力,把时空穿梭机指向未来,假如我们对未来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体悟后,就可以使用“以终为始”的思维,进一步思考现在的你可以做什么了。

    五是潜义法。挖掘一件事情的潜性意义,并把它显性化、创造性地使用。如,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设计的壁挂式CD唱机,采用的挂绳操作。又如,作者将演示文稿当成卡片笔记软件来用。

    六是理想化法。一个人的精进之路,可以开始于想清楚什么是“理想中的我”,然后迈出朝向这个目标的现实可行的第一步。

    【写在最后】

    《精进3》中,作者的思考是与时俱进的。他针对的问题,都是时下大家都特别关注的、能引起广泛共鸣的,“我们为何越来越无法聚焦”、“为何工作令我精疲力竭”、“为何人总觉得拥有太少、想要太多”、“如何成为生活的智者”、“如何成为高段位学习者”、“如何克服令你焦虑的拖延症”.......

    读完全书,感觉它更适用刚步入社会、走进职场的年轻人。或许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精进》系列被称为“陪伴人生成长的答案之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sc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