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当中,你有没有因为不会社交而遭受过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扰?
如果有,你是不是一直在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如果没有,你是不是觉得会不会社交对于你来说都是一件无关要紧的事情?
不管你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还是习惯待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请相信我,学会一点实用的社交技能,我不敢说可以让你从此飞黄腾达、富贵逼人,我也没这种本事和资格去教导别人,但至少会让你人生的丰富层面上会多了一点厚度,生活不至于两点一线这么淡薄无味,从而让自己留下一些不必要的遗憾。
我曾经也是一个很宅的人,从不认为自己需要社交,也不觉得自己适合社交。
记得以前读书上大二之前的那个暑假,我最高记录就试过将近一个月没有踏出过家门,每天都是依赖奶奶给我做饭吃来活命。(所以现在奶奶身体变差住进老人院,就算再忙我每个星期都会买东西给她吃,探望她。)
后来为了实践自己专业的内容,我大二的时候主动参加演讲和辩论的社团,买了很多相关的书来学习训练自己,让自己变得敢于与人接触。
直到现在出来社会工作了几年时间,回过头来看,我很庆幸当时我做了这个决定。因为懂得一点社交技能,真的会给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怎么说呢?我举个例子。
现在我在一家影视娱乐的公司从事着一份文案策划的工作。既然是文案策划,那么专心埋头文字的海洋里面不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屁社交?
先不要这么乐观!我这个老板可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做事爽快,又喜好四处结交豪杰。有一次他一个朋友的谁谁谁要结婚,需要婚庆拍摄。由于我老板当时跟团队还忙着其他拍摄的事情,分身乏力,但他又答应了对方,别无他法之下,他就把婚庆拍摄这个任务交到我身上!
是的,你没看错!他就是这么够胆!虽然我在公司浸淫这么长时间,多多少少学到一些影视拍摄的技巧,但一来就让我独揽大旗,我何德何能啊?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但我还是毅然答应了,因为我已经做好了跟公司共存亡的心理准备,拍得糟糕大不了跟老板一起倒闭回家罢了。(在此非常感谢公司负责的后期处理的同仁杰仔哥,用娴熟的后期遮掩了我拍摄上的不足。)
而从我开始接触结婚这个哥们儿起,我就时时刻刻用到我的社交能力。
结婚的这个哥们儿家里很有钱。当时去接新娘的整个车队都是豪车。主婚车是劳斯莱斯,紧跟着的就是兰博基尼,在车队最后的则是卡宴。临行前,我召集所有司机过来,向他们大概说明了一下我要拍摄的流程,诸如拍摄的角度,怎么安排他们的行车路线等等。完了后,我就跟另一个男助手坐在宝马X5的后备箱,掀起车尾盖随行车队拍摄。
当时我还把公司的对讲机分发给各个车辆的司机,以备不时之需。行车期间,由于红绿灯的问题,有些车辆无法跟上前车,我就用对讲机跟司机联络,让走得快的前车靠边放慢车速行走,等待后车上来保持队形。甚至我还让车队统统放下车窗,向我的镜头打招呼。你的人生有多少个机会,可以让加起来总值上千万的车辆听从自己的指挥啊?我当然不会放过这种时刻咧!
后来去到接新娘,更不用说我与一众兄弟姐妹团沟通安排如何走位,如何喜迎新人出场这些事了。以致到了酒楼吃酒席期间,不少人都跑来问我说我一个女子居然这么辛苦做婚庆拍摄,我也不得不要应对他们,苦笑答道:没办法,跟错老板就是这个结果!而新郎哥的父亲,还不时过来跟我握手,说幸苦我了这样子,我也要作出客气的回应。
你说你不需要社交?没必要提高说话能力?那还怎么工作啊?但其实私底下,我依然是那个不愿意浪费时间在无谓社交生活上面的人。平时在家不是看书,写作,看电影,就是出外走走,散散步,甚少主动约朋友出来聚会聊天,一般都是朋友找我。
所以我才说,懂得社交并不是要你变得左右逢源,跟谁都能把酒言欢,而是当生活或者工作让你不得不置身于一些陌生的社交场合时,你至少也有应对的能力,而不至于在那个时候手足无措,一脸懵逼,错失某些机会。这才是我让你掌握社交技能的宗旨。
学会一点社交技能,对你的生活,对你的工作,甚至对你的爱情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怎么学习社交?
废话少说,要掌握社交精髓,只能从四方面着手提高,就是首先解决心理障碍,培养思考能力,再提高相处技巧和锻炼说话能力。
很多人不是困在心理的障碍上,导致脑袋卡壳手足无措,就是不懂得与人相处时要运用哪些技巧,从而导致没办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说话能力。只有解决心理障碍,然后再针对性地提高相处技巧和锻炼说话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社交风格,真正掌握社交。
如何解决心理障碍
一般而言,阻碍你社交的心理障碍,通常都是羞怯,软弱,恐惧这几种因素。
害羞是人们常有的心理反应,不要说小朋友或者青少年才会出现这种状况,很多年长的人,在一些尴尬的情境下时,也会产生这种反应。只是程度没有前者那么深而已。
害羞的人,在面对陌生人眼光的时候,身上总会有种无形的压力,从而不敢与对方有任何目光接触;对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过分敏感,时常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强迫自己跟别人开口说话,就胸口发闷,冷汗直冒,心慌不安,于是很容易就留给别人拘谨、呆滞的感觉。在这种状态下,压根无法与人做到正常社交。
其实,害羞的人对待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被动而不是大胆的。也就是说,他们想的不是如何取得成功,而是想着最多的是不是将会失败。前者的思维方式是主动寻求解决问题,后者则是被动逃避解决问题。自己一开始就从心理上制约了自己。
羞怯的成因及如何克服软弱,更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障碍。
其最大的根源就是盲从和自卑。盲目去符合别人的期望,渴望跟别人保持一致而不敢跨越雷池一步,从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强调自尊,为了保护自己,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
这种性格特质,导致自己在生活中不是被人利用和欺负,就是被人占便宜或忍受对方的侮辱。从来都是被人忽视的那个,经常忍气吞声。而且很容易被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左右,遇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常会因为别人一句赞美而高兴,为别人一句无意的批评而闷闷不乐。时间一长,生活往往就会陷入被动当中,无法顺利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为了把自己从心理上变成一个强者,那必须要作出调整。当你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彻底失望的时候,你就拥有的改变的动力。
克服软弱的策略和方法恐惧,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适当的恐惧,有助于我们保障自己的安全,例如刮风下暴雨出门旅行,如果你对天气有畏惧之心,你就能够让自己远离危险,减少发生意外的机会。
然而对于社交而言,过分的恐惧感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交往。很多时候我们不敢主动跟别人开口说话,不敢跟喜欢的人打招呼,总是介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害怕做事出错等等,都是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
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烦恼都是来源于恐惧心理。所有的嫉妒、高傲、忧虑都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希望自己完美无瑕,害怕别人比自己优秀,担心自己出糗,于是导致自己任何时候都活得战战兢兢,拘谨小心,疲累不堪。
所以克服恐惧,是让我们能够自如社交的很重要一点。当然,恐惧是没办法完全消除的,毕竟我们是正常人。但最佳的克服办法,就是通过适当的训练让自己的恐惧感维持在一定的程度之内——即,在心里感到再恐惧,也能保持清醒、理智的思维去行动。只有不受恐惧的影响,你在社交上才可以表现自如。
如何克服恐惧培养应变思维
有了强大的心理做基础,那么第二步就是培养自己随机应变的思维能力了。
随机应变是指人们对面突然事件时,能够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进行解决的一种能力,其依赖的是渊博的知识,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敏捷的思维。
为什么我在很多文章都提及过,遇事不慌,镇定自如会如此重要?因为只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你才能有冷静地头脑做到随机应变。否则魂魄都吓跑了,还怎么思考呢?所以时时刻刻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冷静,是你首要学习和锻炼的事情。
有了这一点,继而增长自己的知识,掌握社会的信息,强化自己的兴趣,都是提高反应能力的基本功。例如多看一些逻辑思维的书,对自己会很有益处的。在这里我推荐一本书,就是《笑话,幽默与逻辑》。从笑话中学习逻辑,从逻辑中掌握思维,认真阅读一遍,肯定有收获的。
训练应变思维提高社交技巧
社交会用到什么技巧呢?我看了很多关于社交的书,如果要把与人交往时的技巧一条条的写下来,基本上可以写到长城那么长。
但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写,人与人交往的原则不外乎两条:利己和利他。所有所有的社交技巧,都是围绕着这两种心理来做文章。
也就是说,你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懂得什么时候要利己,什么时候利他;在哪些情况下要利己,在哪些情况下要利他,而这里面的比例分配又是多少,只要你掌握这个分寸,基本上能够成为社交高手。
当然,不管利己或利他,都可以分为心理上和利益上的满足。例如赞美别人,就是一种心理上的利他行为;请别人吃饭,算是利益上的利他行为。顾全别人的面子,就是心理上的利他行为;害怕出糗而不敢说话,算是心理上的利己行为。
所以在这两种行为上,只要你能够把握好尺度,该利他的时候利他,该利己的时候利己;在一些无关紧要而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适当利他一下;而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不退让一步,坚持利己,基本上你就可以做到随圆就方的社交技巧了。
任何善意的特质,诸如微笑,热情,幽默,赞美,关心,礼让,尊重,都是一种非常好的利他行为。因为既不会让自己损失什么,又能让别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算是双赢,这也是最好的人际关系。
而贪婪,鄙视,冷淡,吝啬,取笑,说坏话等负面特质,尽管心理上是利己了,但如果损害到别人的情感,这种利己行为就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
这就是当你想利己的时候,假如不以牺牲别人利益为前提下去做的,你的利己则是你自己的权利。但假如要牺牲到别人的利益,那么你的利己就是自私自利了。
同样,你的利他要是损害自身的利益,你就会滋长别人傲慢的心理,从而导致对方看不起你。利他,只要不会损害到你自己太多的切身利益,那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利他行为。这里面,你要懂得衡量和分配利己、利他的行为比例。懂得识别哪些利他行为值得去做,哪些利己行为不能够做,把握好分寸。
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你的利他行为能够比较多一点,利己的行为比较少一些,你就能够获取很好的人际关系了。
相处的技巧锻炼说话能力
口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说了不少。总的来说,培养说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讲故事的能力,辩论的能力和幽默的能力。
讲故事的能力,包括你的叙说技巧,复述技巧,语气的运用,声调的调整等等。只要经常锻炼讲故事的能力,你口才的综合层次也会得到提高。
而辩论的能力,则可以训练你的对答,回应,反驳,讲道理等说话能力,培养自己身处任何情况下,也能够做到对答如流。这种口才在面对诘难、挑衅时是最有用的。
幽默的能力就不要详细介绍了,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偶尔一两句玩笑话,就能够让聚会的气氛活跃起来,也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喜爱。
所以,掌握这三种说话能力,基本上在社交上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
网友评论
如果你内心深处感到不自信或自卑,那么你在与新朋友交往伊始不妨就坦述你的不自信甚至一点点自卑。因为当你把自己身上的缺点说出来的时候,这对极度内向自卑的你,本身就是一种很赞很勇敢的壮举。而且,适度的示人以弱,还会让有一些喜欢把一己之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爱取笑人的家伙变得收敛甚至是彻底藏起自己的攻击性,让很多人都对你变得更加宽容。因为人们的乐趣和成就感往往从挑战强者的过程中获得,而没有人愿意去踢一只死狗的。若我们攻击弱者,则给人一种潜意识里“自己很不道德”的感觉。再加上攻击主动示弱和示好的你,会显得他这人特混蛋。记得看人与自然的时候,如果两只打架的狮子其中的一只躺在地上露出肚皮,便会被视为臣服,从而免于继续被攻击。而为了避免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一个道德有瑕疵的人,他们就会本能地用理智来压抑自己取笑你的冲动。如果各位能理解我这句话“适度示弱就是最聪明的示强”这句话的含义,那么第三个原因的要旨你已经掌握。如果用几个词语串联起来的话,我觉得对自卑内向者而言,理想的社交流程应该是这样的:示诚 → 示弱 → 示强 → 示好。先说第一个,示诚。顾名思义,亦即最大限度地体现你的真诚,这是获得人们信任与好感的情感基础。示弱,坦然承认你有点内向和不善于表达而且你还有点小紧张,如果那些地方说得不对或者不妥,还请(你的社交对象)多多理解和赐教。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适度示弱,则将让人们爱上你的真诚和“不完美”,同时你真的在沟通方面有某些失误的话,既更容易获致他人谅解;又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台阶下,化潜在尴尬于无形。第三个步骤,示强。何谓强?简单点儿说就是你真正比大多数人牛逼哄哄的地方。之所以让你示强,是因为人们总是渴望从他人身上学习其优点以弥补自己的缺点或短板,“始作俑者”孔圣人不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嘛!所以如果你真正展现你的优秀的一面,就能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尊敬甚或追随。因为与强者为伍,意味着更多安全感。说到这里,女人喜欢找有钱有权的男人的心理基础,似乎也可以做这样的解读。第四个步骤,示好。你再优秀,如果跟别人无关的话,你的优秀其实就是微价值甚至零价值的。所以,适度的展现你愿意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和愿意敞开怀抱拥抱任何平等互利的合作机会的话,那你对别人的潜在重要性就会大大提升。当你对别人日趋重要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社交恐惧症的真正病根所在,乃是你不够强大所致。当你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掌握了诸多无损于自己或者微损于自己却可以造福很多人的资源,并且进化成一个“阅尽世故而不世故”的成熟而真诚之人的时候,你想恐惧都办不到。
其次想说的是,着力培养你的某个让很多人无法企及的优势。其实当时的我还是一个孩子,根本没有什么培养自己独特优势以建立自信的意识,对那些取笑我的人来说,我也宛若一个笼中困兽般张牙舞爪却没有任何反击的能力。而我培养自己独特优势的过程完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因为死宅,便窝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只读圣贤书。事实证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某种事情上只要投入足够多的心血和汗水,就一定会有某种更好的回报属于且只属于自己。彼时多读书的后果就是导致文科成绩特别棒,到年级高一些的时候写出来的作文已经令老师刮目相看,后来代表学校参加省里的作文竞赛,竟然还获得了全省初中组二等奖。需要说明的是,那还是一个没有出各种补习班、老师补课还不收补课费、参赛费选手一律凭作品说话的年代。虽然当时班主任极尽溢美之辞,但我却很清醒地意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老师们夸好,也许是他们没有读过别的更好的学校里更优秀孩子的作品。但说真的,“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 这也是在把读书视为孩子最佳出路的农人家庭让家长跟着也最为扬眉吐气的事情之一。重提好汉当年勇的事情,只是想告诉各位,这种“因祸得福”的结果让我跟那些取笑我的人聊天的时候,从此变得信心十足,因为它让我感到我在某个方面的优秀之处。一个内心深信自己至少在某一方面优秀到近乎无可取代的人,和别人沟通的时候都自带不卑不亢的光环。其实这种因果是显而易见的:当你某一方面修炼到周围的很多人都无法取而代之的时候,自信就会驱逐自卑,勇敢也将催生勇气。于是你的气场,就此一时无两。
首先想说的是,你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社交恐惧感的来源。这种来源或许有很多种,但我相信应该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样:大多情况下是年幼时候的遭遇所导致。我老家是农村的,小时候寄养在外婆家。待到可以入读小学一年级的年龄,便被父母接回自己家。从外婆家刚回自己家的时候,原本天不怕地不怕的调皮鬼一个,经此大变 —— 如果你们也有“小时候被寄养在外婆家并且外婆超级疼爱自己但最后不仅在某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和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就被接回父母身边从此不仅与外婆分开还与青梅竹马一起玩耍的邻家小表妹分开导致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似的”这种生活体验的话,你们就会明白“经此大变”的说法绝非夸张。所以彼时刚回家的时候,总有点怯生生的,跟哥哥姐姐妹妹都玩不到一起,遑论别人家的小朋友!一些异姓嫂子和婶子辈分的女人为了逗我,给我取一个很伤我当时自尊的绰号(老绵羊,因我名字带扬字,奶奶不识字经常喊我羊羔儿,所以大人们给我取个跟羊有关的绰号),并且还编排上顺口溜:老绵羊,逛切逛(拟声词,传统婚礼上敲锣的声音),新花褥子新花床,今年来个新媳妇儿,明年就是孩儿他娘… 然后一见到我就嬉笑着一齐唱。当时刚记事儿,朦胧地觉得,顺口溜中暗示的男欢女爱之事儿,简直是一个孩子“婶可忍、恕不可忍”的莫大耻辱。因此,从那以后我的性格变得越发特别内向,甚至在姥姥家时最疼我的老舅来我家,我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小学到初中期间,几乎一直在孤僻和无助中度过,一度十分厌学甚至轻生,先是不敢后来是不愿与任何人打交道,除非跟特要好的哥们儿一起耍会儿,否则几乎不出门的。这种情况直到持续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才稍微好转些。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暗暗发誓,将来我当了父亲,决不允许别的大人以玩笑的口吻伤害我的孩子。因为大人的玩笑,孩子很小的话还几乎对玩笑没什么概念,再加上对人不设防,很容易大人说什么便信什么。之所以不吝笔墨赘述这些,是想让大家明白下这种玩笑对孩子的伤害是多么深久,以致若干年之后的我现在叙述起来那种不适感仍然如芒刺在背、鲜活如昨。真心觉得,在一个幼小的孩子内心,过早泼入这些辣眼睛更污心灵的内容,简直是一种犯罪。大人呈一时的口舌之快,却不曾想到给孩子造成历久弥深、且很难根除的伤害。扯的有点远了… 所以我很清楚自己的社交恐惧来源,就是源于小时候噩梦般的经历。